4年再造一个中石化 中国炼油跃进之忧

2010年09月01日 13:35 33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由于实行了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指导价与国际原油高度关联,相关系数从0.33骤然提升至0.85。这意味着,以往受到“限价”保护的国内成品油价将日益与国际市场接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价格竞争力,导致国内消费量的减少。
  燃料油和液化气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2006年以来,国内燃料油的表观需求量就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基于环保和经济效益等原因,使用了澳大利亚进口冷冻天然气等替代产品。事实上,我国燃料油的进口量也随着需求的减少而同步下降。
  液化气的需求萎缩最为明显。由于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供应增加,再加上低廉的二甲醚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我国液化气的供应量自2008年以来就超过了消费量。与此同时,我国已由液化气进口国转为出口国。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三大品种的市场前景均不容乐观,而且现时的产能已出现大幅过剩,但是我国新建、扩建及待批炼油产能却酝酿“大跃进”。记者发现,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化四大巨头均欲有所“建树”,而中石化显然担当了“主力”。
  据粗略计算,四大巨头拟新建炼油产能0.69亿吨,扩建0.93亿吨,待批0.46亿吨。至2013年,四大巨头扩充产能将高达2.08亿吨。
  “这相当于再造一个中石化。”梁晓欣说。而普氏能源资讯亚洲编辑总监何梵纳则表示,中国石化企业将因此面临两方面的市场风险,即进口原油的价格和出口成品油的价格。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