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气资源争夺正酣 借鉴私募模式

2010年08月24日 8:49 4637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在经济危机消退和英国石油公司加紧变卖资产背景下,欧美油气企业加紧并购重组扩张,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也加紧布局全球油气资源地,使我国相关企业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专家建议,我们不仅需完善内功达到国际标准参与竞争,政府还应该在规章制度等方面给予便利支持,从效率上弥补我企资金、经验等方面的先天不足。
  中国油企出海成绩不菲硬伤显著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平稳高速增长,我国油气资源储量不足,能源消耗过高,新能源利用不足的严峻形势成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迫切要求。
  据国家发改委的数字,2009年中 国 原 油 净 进 口 对 外 依 存 度 为5 1 .2 %, 石 油 进 口 依 存 度 达53 .6%,已突破工业国家公认的“能源安全预警线”。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石油需求增量目前 已 占 到 全 球 总 增 量 的4 0 %,2010-2015年期间这一比例将接近45%。
  我国在2009年就通过与多国签订“美元贷款换石油”协议,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进口原油保障。而继去年中国石油的海外并购年后,2010年我国几大石油巨头也纷纷表示出海外扩张的计划。据彭博社报道,去年一年耗资几乎70亿美元来收购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中亚等国家油气资源的中国石油集团,又于今年5月中旬收购了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一家叙利亚子公司35%的股权。国际能源署上周四(8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中国国有石油企业的海外投资已达到了去年全年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虽然扩张成绩斐然,但在许多项目的运作中已显示出了落后于国际竞争者的劣势。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研究员 裴 长 洪 和 助 理 研 究 员 张 宁 指出,在推进境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海外投资核准程序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资源开发类境外投资核准周期一般需要20-30个工作日,这难以满足瞬息万变的国际石油市场竞争需要。一方面,海外投资与国内投资不同,企业在投资前一般都已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另一方面,国外合作方在协议中往往对我方获批时间提出要求,若未准时获批须补偿高额“分手费”。
  二、投资核准额度过低。
  根据目前有关规定,境外投资额度超过3000万美元即须申报核准,但在实际操作中,石油企业对外投资数额动辄十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
  三、我石油企业参与海外竞争起步较晚。
  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起步较晚,那些开发成本较低、投资环境较好的油气资源大多已被发达国家抢占。而从印度、日本、韩国等国石油公司的情况来看,它们得到了本国政府的强力支持,能源部长、石油部长等官员甚至直接出面推动相关项目。
  四、现有项目开发难度大。
  由于世界产油中心地带早已被西方跨国公司瓜分完毕,我企业面临的可供开发的区块大多资源条件一般、开发难度较大,勘探项目以深海、山地、沙漠、两级地区居多,开发项目以高含水油田、低渗透油田、稠油、高凝油和老油田改造为主。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