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稀土推行“以技术换资源”策略

2010年08月18日 10:29 514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新闻图片2010718103971282099147234_8685.jpg

江西省的一个稀土矿场工作

  中国正谨慎利用稀土资源吸引外资,以便引进其发展所需的高端技术。
  业界和政府官员已开始讨论一项政府计划,旨在向外资开放中国稀土资源,促使包括电子产品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在内的企业在中国建立稀土加工厂。稀土被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池、导弹等多项产品,在中国受到严格的出口限制。
  工人正在江西省的一个稀土矿场工作。中国政府尚未宣布该计划,但本周记者向工业和信息化部某高级官员问及此事,该官员表示,以前中国推行“以技术换市场”的策略,即通过向外资企业提供廉价劳动力并准其进入迅速成长的大陆市场来实现技术引进,现在则提倡“以技术换资源”。他表示,该项新策略也适用于稀土市场,但告诫称,如果处理不当,困难仍将存在。
  他拒绝就此作进一步详述,称该问题属敏感话题,且性质复杂。
  中国掌控世界近95%的稀土产量,通过实行出口配额已逐步建立起对该资源的基本垄断,实现了稀土矿石高价位。
  在上述官员发表评论之前,中国已于7月份将今年下半年稀土发货量削减72%至7,976公吨。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方面的这一最新举措在全球市场引起一片哗然。
  中国已经提高了整合零散稀土行业的速度和力度,并且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削减稀土出口配额,以在定价方面获得更多发言权。
  7月份稀土价格出现飙升,此外中国还指出,今后几年稀土出口配额将低于35,000吨/年,在市场对稀土环保产品的需求不断飙升之际,此举将令稀土供给状况进一步恶化。
  中国最大的稀土生产商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nner Mongolia Baotou Steel Rare-Earth (Group) Hi-Tech Co.)总经理张忠周日表示,由于稀土出口配额大幅削减,今年国际用户将面临约20,000吨的供给短缺。
  由于供给短缺,张忠预计大量外资企业今年将开始把稀土加工厂迁到中国大陆。
  外资企业入驻可能不仅会给当地政府带来税收,稀土资源丰富的地区还可能有机会由纯重工业基地发展成高科技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一名政府官员表示,资源丰富的地区都希望进军利润更大的下游加工业,不愿仅仅提供原材料;中国不愿永远作世界工厂。包头是中国最大的采矿中心之一。
  据中国工程院官员高勇(音译)表示,中国在稀土下游产业高端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包括一笔总值人民币3-4.5亿元(合4,430万-6,650万美元)的特别研究基金。发达国家掌控的高端技术也很具有吸引力。
  目前在包头稀土高新区内运营的外资企业已有约50家,包括法国罗地亚(Rhodia SA)。上周一,韩国产业银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与包头高新区签署合作协议,将引导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和汽车制造商前往包头,自主或与中方合伙建立稀土加工厂。
  韩国产业银行(KDB)某管理人士上周四表示,当地政府打算为韩资企业减免地方税,韩方通过谈判,为韩资企业购买原材料争取到15%的折扣,以备将来长期合作。
  上述不愿具名的管理人士还暗示,对上述项目有意的公司可能将是规模相当大的公司,而像如何将技术转让给当地公司之类的问题则可能逐一谈判。
  中国禁止外资企业投资开采稀土资源,但允许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设立稀土加工合资企业。
  上述包头政府官员表示,外资企业目前不得从事稀土勘探和稀土分离项目,但欢迎他们投资下游产业。
  日本贸易公司三井物产(Mitsui & Co.)驻中国某管理人士也表示,三井物产正在引导日本企业到中国投资稀土加工行业。但他也对稀土供给能否保证表示担忧。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长王彩凤为出口配额辩护道,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只针对稀土原材料,但鼓励出口稀土加工成品。
  王彩凤周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出席会议时表示,高附加值稀土产品出口增长显著,近年来出口结构也有所改善。
  张忠也表示,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将促使矿业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加快稀土矿石的研究和勘探工作,他表示,这是大势所趋,因为中国稀土储量目前只占全世界总储量的30%,由中国来支撑全球95%的需求不太合理。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