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回应油价质疑 调控和税费不可忽略
2010年08月17日 8:49 2649次浏览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针对近日网上流传“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却反升”等说法,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有关负责人16日表示,将2008年6月与目前的国际、国内油价作对比,要充分考虑国家宏观调控和税费改革两方面因素,才能得出客观、准确的结论。
中国能源网副总监韩晓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我国油价形成机制的操作过程中,国际市场不时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当中国进入油价调整的窗口期,国际油价都会上涨到80美元/桶左右,一旦调整过后,油价就会随之回落。
业界猜测,国家发改委在多个油价调整窗口期迟迟没有对油价进行调整,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近日,网上出现了一个“2年前的油价是74美元,现在还是74美元,可是汽油价却涨了2630元/吨”的帖子。
昨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08年国际市场油价一度涨至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点,但6月2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仅相当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83.5美元,每桶低于当时国际油价近60美元。这就是说,“国内油价从未达到147美元的高点”。
这位负责人给出了进一步的数据支撑。
据其介绍,2008年底,国家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将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每升分别提高了0.8元和0.7元,折每吨1110元和823元。由于成品油消费税属于价内税,最终反映在成品油价格上。如果扣除消费税提高因素,目前国内90号汽油出厂价格相当于每吨6080元,比2008年6月20日提高后的汽油价格每吨6480元相比“低400元”。
为减轻国际市场油价大幅上涨,特别是非正常的炒作因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我国几年来不断完善油价调控。
2003年开始,国家对成品油价格进行了调控,国内油价涨幅远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
2008年底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从每桶45美元左右震荡攀升至目前的76美元左右,累计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六升四降十次调价后累计涨幅不超过30%,将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原为原油价格,则由2008年底每桶45美元左右升至目前的68.3美元,累计涨幅为50%左右,实际上要低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涨幅。因此,不存在国内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情况。
责任编辑:wuer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