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内忧”与摩擦“外患”加速有色行业调整

2010年08月12日 8:47 4148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作者:

有色行业的落后产能部分已关停,国家的淘汰恐成“空淘”

  “黑名单”影响有限
  工业和信息化部8月8日发布了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名单,要求列入名单企业的落后产能在9月底前关停。其中,涉及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企业93家,总共淘汰落后产能107.541万吨。
  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此次公布的名单,无论是地域还是规模上,都符合“调结构”的要求,但涉及的产能占全国总量并不大,对高能耗的有色金属行业来说影响有限。
  在此次锌冶炼领域,所涉及的企业为53家,其中,贵州地区涉及的企业数量为45家,产能合计19.27万吨,占淘汰企业产能的65.61%。
  而据上海有色网向本报记者介绍,2010年上半年,贵州地区锌产量仅为1.27万吨,贵州地区不少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而葫芦岛炼锌厂、安徽铜冠有色金属池州 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早已停产数年。此外,该机构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在铝落后产能明细名单中,也有部分当前已经处于关停状态中,仅有15%的产能仍处于运行状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人士8月10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名单的流程是,国家把任务分到省里,省里要把任务落实到企业。省里把落实的情况给国家报上来,国家再进行公告。如果发现企业是已经关停的或者是已经淘汰的,工信部将会去核实。
  在工信部公布的名单中,涉及电解铝企业17家,合计淘汰落后产能37.101万吨。铜冶炼企业6家,合计淘汰落后产能14.49万吨,约占2009年全国粗炼产能比重为4.39%。铅冶炼企业17家,合计淘汰落后产能26.58万吨。锌冶炼企业53家,合计淘汰落后产能29.37万吨,约占全国总产能的5%。
  从上榜“黑名单”看,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具体项目的工艺较为落后,产能占全国的比重也比较小。上海有色网分析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对铜铝铅锌各行业的整体市场供应和价格影响都有限,但却表明了国家对于节能减排、控制“两高一资”行业的过剩产能、推进产业产品结构升级的决心。
  实际上,据统计,除了柠檬酸外,此次其他17个行业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均比5月份工信部下达的目标要高。
  工信部相关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承认“确实高了”。“工信部之所以没有公布具体的数字,是因为现在各省还处于落实阶段。”他表示,虽然落实到企业,但是各省还是很积极,分的任务基本上都超额完成了。“我们现在的要求是,各省要首先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这是最基本的,也是国家考核的重点。”
  按照国家的要求,未按规定限期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将会在土地、信贷、投资项目等多方面受到惩罚。
  “9月底前完成任务肯定有压力。”上述工信部人士说,如果企业已经停下来还好办,而对职工正在上班、有效益的,特别是私营企业,肯定是有压力和难度的。不过,他表示,淘汰落后产能一方面是国家的需要,另外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贸易摩擦与行业重组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近期的一份文件显示,从1982年到2010年4月为止,涉及有色金属的贸易摩擦案件共43起。而自2008年到现在,涉及中国有色金属产品的贸易摩擦案件共8起,其中2009年一年就有5起,案件集中程度前所未有。铝型材连续三年分别遭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过去涉及我国有色金属产品的贸易摩擦主要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资源性产品,而近两年发生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铜材、铝材等高附加值产品上,而这些产品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重点发展的产品。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企业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技术升级,努力提高有色金属出口产品的技术档次,这不仅是减少贸易摩擦的需要,也是改善我国对外经贸环境,提高出口经济效益和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
  “跟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整个有色行业上市公司的表现还不错,但是二季度和一季度相比,实际上部分公司就开始下滑了。比如说电解铝行业企业,二季度全行业亏损,亏损面达一半以上。”安信证券分析师衡坤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衡坤认为,有色行业目前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产能过剩比较明显,尤其是冶炼产能,而上游矿山的整个供应还比较紧张。二是需求增加面临的不确定性还比较大。在他看来,如何加快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把没有规模效益的小企业通过兼并淘汰掉,将是整个有色行业考虑的问题。

责任编辑:刘征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