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汽柴油质量有望达到欧洲标准

2010年08月06日 13:17 218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随着全国汽柴油今年向国Ⅲ标准升级,中国成品油质量追赶欧洲先进水平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昨天,壳牌公司预测,到2016年中国汽柴油质量将全面赶上欧洲标准,但这意味着炼油设施升级换代的巨大投入,而作为提升燃油清洁度的催化剂技术,已成为中外能源巨头角逐的焦点。
  燃油质量提升的主要指标是硫含量的直线下降。“以欧洲的柴油为例,最近10年中,硫含量从欧Ⅱ标准的500ppm(百万分之一)降低到欧Ⅲ标准的350ppm及欧Ⅳ标准的50ppm,再到最新欧Ⅴ标准的10ppm。但易加工的高品质原油正在减少,中国炼厂必须从更低品质的原油中提炼出更高标准的汽柴油。”壳牌全球解决方案公司高层透露。
  北京2006年先于全国实行国Ⅲ排放标准,2008年推行国Ⅳ标准,并正在为2012年执行欧Ⅴ标准作准备。与此同时,上海、广州今年也相继升级为国Ⅳ排放标准。国家环保部明确,2011年左右国内所有制造和销售的轻型汽车必须符合国Ⅳ排放要求,以此类推,估计2013年至2014年车用汽柴油质量都需要达到国Ⅳ标准。
  按照国Ⅲ标准,汽油硫含量须降到150ppm,柴油硫含量须降至350ppm。而进一步升级为国Ⅳ、国Ⅴ标准后,柴油硫含量降低到10ppm,必须依靠更先进的催化剂技术。占据全球炼油催化剂市场份额25%的壳牌,瞄准了中国成品油质量升级的巨大需求,因为越高品质的燃油,需要的催化剂越贵,高档催化剂每公斤价格甚至达到一二百美元。以中海油12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的惠州大炼厂为例,催化剂使用量高达600吨,两三年需更换一次。
  “大型炼厂的运营成本中,催化剂费用已占到30%至40%。”壳牌技术专家透露。目前,国内炼化实力最强的中石化(600028,股吧)正与跨国能源巨头争夺催化剂的庞大市场,市场份额暂居50%至60%。去年5月,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已经在国内首次批量生产出符合欧Ⅴ排放标准的车用柴油供应香港,这标志着其柴油生产能力已经可以满足世界最高标准的要求。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