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边上的城市 北京水资源压力逼近极限

2010年07月28日 8:53 38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力不足”的河北
  岗南、黄壁庄和王快是河北省的三座大型水库,承担着向北京市调水的主要任务。调水线路为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总干渠,以及总干渠与黄壁庄、王快水库的连接渠。
  2009年,北京市从黄壁庄、王快等水库应急输水,年内收水2.64亿立方米。
  除直接供水外,河北省也在努力改善北京市水源的生态环境。
  “在张家口和承德两个市,当地的水稻已经全部改种玉米。北京市会向这两地的农民提供一定数额的补贴。”河北省防汛抗旱办公室顾问、高级工程师魏智敏告诉记者,“这一工程客观上也为北京提供了大量的水资源。”
  据了解,目前河北省全年的用水量大约为210亿立方米,向北京输送的水资源仅是这个数字的很小一部分。但实际上,河北省也同样面临缺水的问题,其严重程度甚至不亚于北京市。
  魏智敏介绍,河北省近十年来可供用水量大致为129亿立方米,也就是说河北省自身存在着近80亿立方米的缺口。而且,河北省近十年的年均降水量为454.6毫米,相比1956年至2000年减少了14.6%。
  河北省的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92立方米,这个数字甚至不及北京市。
  为了弥补自身的缺口,河北省也不得不在地下水和跨省调水方面下工夫。河北省每年要通过山东境内,从黄河向省内调水。
  在某种程度上,河北省的客观条件使其在保障北京市水源方面多少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
  实际上,实施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全线贯通后向北京市供水的数量为10亿立方米,而根据总体规划,到2020年北京年需水量将达40亿—50亿立方米。
  但北京市现今的人口数量,已经接近总体规划所提及的到2020年的人口规模。如果人口按现在的速度增长,南水北调为北京市增加的供水量,也会被庞大的人口数量吞噬殆尽。
  启动低水经济
  “解决这个问题,我想首先一点就是控制城市人口和规模。要简化城市功能,延缓大量人口快速流向首都。”王建说,“在这个基础上,北京市应该发展低水经济。”
  所谓的“低水经济”,与已有的“节水经济”并不相同。
  王建解释道,低水经济是指通过转变发展模式、技术创新等方式,尽可能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依赖和需求,以达到减少水资源的消耗,甚至实现脱水的发展方式。
  在北京实施了多年节水措施以后,工农业的用水量已出现下降,但与此同时一种被称为“奢侈型水消费”行业却在迅速崛起。
  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经过调查发现,诸如水疗、洗浴、温泉等场所遍布于各个区县,而有些浴场规模动辄数万乃至十几万平方米。而且,由于对消费起到拉动作用,这一行业又往往受到支持。
  自然之友在调查报告中称,在无法限制企业发展和群众消费的前提下,洗浴业的发展一是要改进技术,再有是政府需要尽快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
  与此同时,王建认为,北京市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上也还存在改进的空间。
  目前,北京市在各个场所使用的主要都是自来水,但实际上对中水使用的呼声已有些时日。
  “推广中水的主要困难在于管网的改建。另外,由于中水需要更多的设备投入,反而需要更高的价格。”王建说,“如果提高价格可能使广大市民短时间内难以接受的,这就需要政府在相应方面提供一定的补贴,以推动中水的广泛应用。”

[1] [2]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