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产业前景看好 技术创新是发展动力
2010年07月26日 8:40 2979次浏览 来源: 中国证券报 分类: 相关新闻
发展有待规范
周竹叶表示,在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行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目前传统煤化工中,焦炭、电石等项目重复建设严重,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成为传统煤化工结构调整的必然。新型煤化工项目仍处于示范建设阶段,但各地规划拟建的项目很多,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和产能过剩问题,亟需行业引导并规范发展。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广德表示,目前许多煤炭企业纷纷涉足煤化工领域,其中有的经过了科学论证,而有的则比较盲目,由于缺乏别的技术,就寻求煤化工这条路。
煤化工产业是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对技术的需求迫切,许多关键技术从国外引进,但是,国外一些煤化工技术缺少工业示范验证,引进风险很大,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的困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高。周竹叶认为,当前,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做好商业化示范装置建设和运行,是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根本途径。
此外,煤化工装备的研发和国产化还有待提高。目前,虽然我国煤气化炉、甲醇合成塔等装备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成功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但为大型煤化工项目配套的核心反应器、压缩机、关键泵阀等主要装备还不能满足要求。加快煤化工关键设备和成套技术装备的开发,不仅可以降低煤化工项目的投资,增强竞争力,还可以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 [2]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