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可能迎来黄金20年 四大因素助推向好
2010年07月13日 9:6 3154次浏览 来源: 人民日报 分类: 相关新闻
7月5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联合编纂的“2010年中国汽车产业蓝皮书”(简称“蓝皮书”),对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并对“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四大因素助推车市向好,汽车产销量仍可较快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蓝皮书”主编冯飞指出,展望“十二五”,中国汽车产销量仍可保持较快速度,这主要由几方面因素决定。
从宏观经济增长前景看,促进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依旧存在;从政策导向看,2009年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2009—2011年汽车产销量平均增速要达到10%;从增长动力看,国际金融危机后,国内外汽车企业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潜力;从增长潜力看,中国庞大的三级市场、西部地区及中小城市汽车消费的巨大潜能远未释放。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张小虞看来,中国汽车产业还有20年黄金增长期。“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即便达到2亿辆,平均7个人一辆车,也仅仅达到目前的世界平均水平,离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更看好混合动力车
新能源汽车普遍存在的价格过高、续驶里程短、充电不方便、标准不统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加剧了业界对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的担忧。
“由于混合动力技术较为成熟,预计2010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量约为1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分别为3万辆和1万辆左右。”冯飞告诉记者,“蓝皮书”预测,到2013年,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达到50万辆左右,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分别达到15万辆和1.5万辆;到2015年,中国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将分别达到30万辆和2万辆。
冯飞解释说,目前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三,一是与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内燃机汽车相比,新能源车的技术还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即便享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补贴,新能源车的成本依然太高;三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解决基础设施的制约难度更大。因此,“蓝皮书”认为在“十二五”期间,相对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将获得较快发展。
责任编辑:彭彭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