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价偷涨五大电力被逼上书 发改委平抑煤价

2010年06月30日 8:44 52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6月28日,记者从相关电企了解到,发改委此次出手干预煤炭价格,除防通胀预期考虑之外,也跟五大电力集团的联名“上书”有关。
  据悉,五大电力集团向发改委提出的请求中,除限止重点合同煤涨价外,还包括再次启动“煤电联动”,双管齐下解决电企亏损问题。
  虽然限价令如愿出台,但“实际上,(本次政策的出台)虽然部分解决了问题,也预示着新一轮'煤电联动’今年已经无望了。”五大电力集团一内部人士对记者透露。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家煤炭企业表示“将会严格执行发改委价格政策”,电力企业们却担心,在限价令出台后,有可能会出现“重点合同兑现率变得更低”的问题。
  这是时隔两年,发改委第二次以行政手段干预电煤价格。
  被逼上书
  市场煤价格与重点合同煤价格之间存在的巨大价差,是煤炭企业提起涨价的直接动力。
  以神华为例,其2010年基准合同煤价格为570元/吨。目前,秦皇岛5500大卡动力煤价格为760元/吨,差距接近200元。
  “除神华和中煤之外,不少地方煤企包括山西五大煤炭集团,都先后提出涨合同价的要求,有些加价多达50元/吨。”前述电力集团人士表示。上述知情人士也称,除两大央企外,其它参会地方煤炭集团均存在“涨合同价”的行为,或已有涨价苗头。
  煤炭企业对此并不承认。中煤能源董秘周东州明确对本报记者表示,中煤集团一直在执行今年年初制定的合同价格,既没有涨价也没准备涨价。
  但中信建投煤炭行业研究员李俊松表示,实际上,偷偷涨价的行为过去几年已经存在。
  李俊松指出,以往的涨价往往通过“变相涨价”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供应煤质的下降、不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额度,短斤少两。由于这种不规范行为往往是一对一的,监察比较困难,“(监察)大企业和央企还相对容易,但小企业就很难了。”
  事实上,重点合同执行率偏低,才是电企的梦魇。
  同样的煤,卖给市场比卖给合同电企可多赚200元/吨。煤炭企业希望调整重点合同与市场煤的销售比例,以大幅增加公司利润。“煤炭企业经常可以以生产原因、安全原因来减少重点合同煤的供应,使得电企只能采购高价市场煤。”上述知情人士称。
  这已使得电企经营再度陷入困境。本报记者从五大电力集团了解到,今年前五个月,五大电力中已有大唐集团和华电集团出现整体亏损。“实际上五家的火电全部亏损,只能靠其它产业来补亏。”中电投一人士告诉本报。
  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下,五大电力集团最终选择了向发改委“上书”。据本报了解,6月中旬,在铁道部与各电力集团召开的迎峰度夏工作会期间,五大电力就希望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下称中能)能代表五大电力集团向国家发改委提出加强重点合同监管的请求,以解决重点合同兑现率过低问题。
  在随后上交的报告中,除反映电力集团目前的经营困境外,电力集团同时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控制重点合同煤价随意上涨。第二,再次启动煤电联动,以消化电煤涨价的成本上涨。
  随后,国家发改委相关司局对此问题进行调研,最终在25日通过座谈会形式要求煤炭企业稳定煤炭价格,重点合同煤价已涨部分要在6月底前退回。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如果有关煤炭企业不听劝诫,擅自提高合同煤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价格法》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1][2] [3] [4]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