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30亿美元进军澳洲煤制油行业

2010年06月04日 9:11 3735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6月2日,随着在伦敦交易所上市的澳大利亚Altona Energy公司的一纸公告,中海油与其合资的30亿美元煤制油项目公布于天下。
  公告显示,估值为30亿美元的南澳Arckaringa煤制油合资项目,由中海油子公司中海油新能源国际(澳大利亚)公司与Altona Energy公司共同投资,中海油将持有该项目的51%股权,目前项目已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批准。
  “中海油肯定是要走出去的,哪里有资源就到哪里去,这是我们近年的发展战略。”6月3日,中海油一高层人士回避了记者关于利润回报率的问题,仅表示海外投资制油项目是中海油海外战略的点睛之笔。
  下注煤制油,且是投资于此前在此领域未有建树的澳大利亚,值得疑问的是,中海油这一次豪掷能赢回牌面几何?除了南非外,此前没有哪个国家在煤制油市场推广中获得成功。
  “煤制油的盈亏平衡点是原油价格在每桶45-50美元之间,今天原油期货价格已达到75美元/桶,纵使经济二次探底,也很难达到50美元/桶以下,所以煤制油具有成本竞争优势。”广东油气商会油品部部长姚达明对此表示乐观。
  但国际煤炭贸易专家黄腾则对项目的成功与否持有疑虑,“几十年来,国际油价大幅度波动,煤制油项目几起几落,美国、日本和德国煤制油项目还没有真正投入商业运行,只有南非Sasol(沙索)公司间接液化技术投入了工业运营,中海油能够成功吗?”
  30亿美元押注澳大利亚
  据记者了解,该项目是中海油首次在海外涉足陆上新能源项目,项目总体包括每年1000万桶煤制油(140万吨)、发电能力达到56万千瓦的联产项目,该项目的建设、投资和技术领域将由中海油负责。
  “发展新能源是中海油近年整个发展的总体设想,风能、生物质能发电及各种制油项目是其中的重要组成,主要是通过其旗下的新能源公司运作,而海外业务的开拓近些年中海油十分积极。”广东油气商会副会长饶孝柱向记者证实,饶此前曾任中海油石油炼化立沙油品储运项目高级顾问。
  据悉,南澳Arckaringa煤制油项目于2008年便已启动,当年中海油与Altona Energy已签署备忘录;2009年11月20日,双方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该项目。
  姚达明分析,除却成本优势外,中海油启动澳州煤制油项目主要基于两大因素考量:国内煤制油项目政策袋子两年前已收紧;中海油上岸后需要扩充油源。
  2008年,鉴于国内煤制油项目的疯狂上马局面,国家发改委紧急三次下文,叫停全国煤制油项目,仅有神华煤制油项目获得最终批准;2009年12月30日,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李宁宁表态,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产业今后三年也不再安排新的试点项目。
  在国内空间收窄之前,2007年5月,中海油正式上岸,成立自己的加油站进军成品油零售市场。“中海油只有惠州中海壳牌一个炼化厂,无论从资源,还是从网络拓展及销售层面,都不具备太大优势,而在国内煤制油项目紧急刹车的前提下,进军国际市场是上佳选择。”姚达明说。
  前述中海油人士表示,新能源公司是中国海油类似煤制油等新能源战略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归口管理中国海油新能源业务,同时也是中国海油新能源产业的孵化器”。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