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细则或5月底出炉 车企迎良机?

2010年05月25日 13:13 16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千呼万唤的新能源汽车相关细则还是没有“始出来”,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传言却总能吸引各界人士的关注。昨日,有媒体报道称,“国家发改委、财政 部、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已经会签《新能源车私人购买补贴细则》,目前已上报更高级主管部门,预计5月底前正式对外公布。”


  发展路径 显现
  “这个消息并不新鲜,我们在业内已交流了很长时间。”5月24日,面对上述消息,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分析师告诉《国际金融报》记 者,“从补贴数额上看,这符合大家的预期和之前的传闻。但最大的亮点还是在对不同种类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的区分上,这既符合了国家节能减排的大趋势,也明 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最需要鼓励生产的种类和技术上最主要的发展路径——纯电动汽车。”事实上,媒体所说的最高6万元补贴金额恰恰针对的也是消费者购买纯电 动汽车这个前提条件。
  “但媒体报道的相关细则也可理解为,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越高,补贴也就越高。”爱建证券汽车行业分析师褚艳辉对本报 记者说。据悉,目前市场上燃油车成本固然相对较低,但仅从插电式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比较而言,由于全新技术的使用,纯电动汽车成本确实居高不下,而非一 般消费者所能承受。
  同时,褚艳辉对“5月底出台”这个时间点表示了疑问。“从纵向上看,上述消息去年年底就开始出现了,其后又从3月传 到了现在,为什么直至现在还未正式出台?关键在于相关的补贴标准与具体的实施无法达成一致。而这个时候,仍需要相关部门作出考量。”褚艳辉以历史为喻。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苗圩在参加某工厂奠基仪式上就曾暗示,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本月底出台,“但具体补贴方式需以文件公布为准,目前不便透露详 情。”


  车企迎来良机?
  与此同时,不少人认为,对于相关汽车企业来说,随着新能源补贴细则的出台,将会迎来更进一步的 发展机会。从目前情况看,现在不少汽车厂商都在积极推出各自的相关规划。
  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却认为,相关政策其实 是鼓励电动汽车消费的。“对于汽车企业来说,这其实也是机会,但这个机会不是体现在销售这一点上,而是相关的技术研发和改进。也就是说,汽车企业的第一步 是造出能让消费者满意的电动汽车。”
  褚艳辉同样认为,现在对汽车企业来说,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加大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力度,并在抓住消费者 方面下足功夫。
  当然,电动汽车相对的高成本和相关配套设施的缺乏同样是不得不面临的难题。“这恰恰就是相关企业的第二步规划——降低成 本。这就需要电动汽车的大规模生产,继而成本就会相对降低。但要实现产业化生产这个目标,就需要汽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将市场和 政策形成真正的合力,以避免出现有产业化却无市场的尴尬局面。”
  事实上,国家相关部门已提前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先行“粮草”。4 月末,工信部官网显示,《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讯协议》、《轻型混合动 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四项国家标准,通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审查。


  包头整合模式
  “统购统销”方式有效控制了原料供应量和产成品销售,提高了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
  包钢稀土设立国贸公司,意义不仅在收储,实际上还起着整合的作用。
  稀土产业链是这样的:矿石,经选矿成为精矿;精矿通过酸或碱化成为碳酸稀土;再经分离成为氧化物或化合物;氧化物分离成金属。
  以包钢集团所有的内蒙古白云鄂博矿为例。包钢选完白云鄂博矿的铁矿后,包钢稀土以一个很低的价格,购入含稀土的中尾矿进行选矿、分离冶炼。母公司给予的价格优惠非常丰厚,原料采购成本非常低廉。以2009年为例,包钢稀土从集团采购的中矿和尾矿共计4300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1.7%。
  2006年之前,包钢稀土直接提供稀土精矿给地方企业和民营企业,再由其分离成氧化物销售给下游客户。2006年开始采用总量控制,2007年又开始实施“易货贸易”,即给分离企业100吨稀土氧化物,须返还6吨氧化钕,剩余产品才能由生产企业自行销售。2008 年,国贸公司组建后,实施统购统销,将稀土精矿卖给国贸公司的成员,条件是必须将分离的氧化物全部销售给国贸公司,并由国贸公司统一销售。“统购统销”方式有效控制了原料供应量和产成品销售,提高了公司对上游资源的控制力。
  随着2008年国贸公司开始经营,加之政府收储等因素,氧化镨钕价格稳步上涨。2010年5月14日,上海氧化镨价格为17.3万至17.7万元/吨,氧化钕价格为17.5万至18万元/吨。


  南方整合之路
  国土资源部上周五提出,将于今年6月至11月组织开展一次勘查、开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稀土等矿产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行为进行集中打击。
  上周五,国土资源部召开全国稀土等矿产开发秩序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国土资源部提出,将于今年6月至11月组织开展一次勘查、开采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稀土等矿产违法违规和乱采滥挖行为进行集中打击。
  会上,江西省赣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琮、广东省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叶常浓、广西平南县政府副县长庞绍贵先后被点名发言。刘琮提出,今年将实行年度计划和动用矿块申报审批制度;实行生产计划配额卡管理措施;对稀土原矿产品实行集中入库,定点存放;在稀土矿山生产出口处,实行实时摄像监控,凭准运证放行。
  用包头一位从事稀土工作20年的人士的话来说,中国稀土整合搞了20年。
  南方的中重稀土资源虽然储量不大,但是品种在全球非常稀有,经济价值很高。据相关数据,江西、广东、福建、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7省区均发现了稀土,共有104个采矿权证,其中89个在江西,而88个又集中在赣州地区。最近几年,江西在稀土整治方面下了很大工夫。2004年底,全市88个稀土矿山的采矿权统一整合到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私挖滥采行为。有稀土界人士告诉记者,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虽然每年将国家下达的限产指标分到每个采矿点,但实际上,各采矿点除了完成限产指标外,都会超产。
  为此,赣州正在效仿包头的做法,开始转变对当地矿山的管理方式。此前,赣州矿业公司作为采矿证所有者代表,仅仅征收采矿权收益(占私营矿主销售收入的3%至5%),而目前公司开始采取委托加工的模式,即在私营矿主的开矿成本上加一定加工费来收购矿主的所有稀土矿产量,并统一销售,价格随市场波动,每月调整,一般比现货市场价格低5%。
  华泰证券(601688)叶洮认为,稀土行业矿业开采冶炼向大中型企业集中的趋势较为明显。目前,五矿集团抢占了江西市场,江铜集团抢占了四川市场,包钢稀土掌控了北方市场,广晟有色(600259)金属集团控制着广东市场。
  2008年7月,五矿集团与江西省赣州市政府、赣州稀土矿业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关于共同发展稀土产业的框架协议,将出资组建一家“五矿赣州稀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聚焦于稀土功能材料及应用产品项目。2009年,五矿集团收购了赣州两个分离企业,控制了当地约1/4 产能。
  江铜集团则早在2008年出资4.3亿元取得四川冕宁县牦牛坪稀土矿的采矿权。江铜集团将在6年的时间内出资36亿,建设以稀土深度加工和应用产品为龙头的开采、冶炼分离、深加工三位一体的生产基地,打造稀土产业高科技基地。该项目已于2010年1月8日开工。
  此外,厦门钨业(600549)亦已宣布与龙岩工贸合资设立龙岩市稀土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福建龙岩地区已探明的8.4万吨稀土矿。


  产业规划力挺
  即将颁布的稀土产业规划将有利于优势资源集中到重点企业,控制开采量,以达到量减价增的效果。
  有关部门也在力促整合。
  继《稀土行业准入条件(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国家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稀土工业发展的专项规划(2009-2015年)》和《稀土工业产业发展政策》即将颁布。
  据业界人士透露,按照规划,我国稀土矿分为南、北、西三大区。轻稀土将重点发展内蒙古和四川、有条件地发展山东;重稀土则重点发展江西、广东和福建。在开采上,将严格执行指令性计划。在出口方面,将对出口进一步实施细分管理,调减初级产品出口比例,鼓励稀土新材料和应用器材产品出口。在产业重组方面,提高准入门槛,2009年至2015年,国家将不再批准新稀土矿采矿权;新建冶炼分离企业,由省一级核准转为工信部核准,取消市级应用加工企业审批权;并规定规模1亿元以上的加工应用项目须报工信部核准。产业兼并方面,从技术、环保和管理水平等方面对现有稀土企业筛选,达不到要求的强制淘汰;冶炼分离企业由100家减为20家;扶持大型企业,鼓励稀土产业的联合重组,逐渐构建以若干大型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稀土产业格局,提高产业集中度,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业内人士称,规划将有利于优势资源集中到重点企业,控制开采量,以达到量减价增的效果。长期来看,规划将改变国内稀土行业无序竞争、产能过剩、盈利水平低的状况,利好行业发展。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