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称投资非洲正走向非政府主导形态

2010年05月14日 15:46 385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重点新闻

  商务部副部长傅自应近日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专访时,驳斥了西方就中国对非洲投资的批评,称中国投资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傅自应同时对中方在中国和非洲投资问题上的立场进行了辩护。


  “政府与中基公司无关联”
  最近几年,中国已经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重要投资人、债权人和捐赠人。但随着对非洲经济影响力的增强,外界开始质疑,中国从非洲大陆获得的自然资源满足了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却没有对非洲民生改善起到任何帮助。
  面对批评,中方称,对非洲的投资正在逐步走向非政府主导形态,而且已经设立了专门机制来处理与非洲投资贸易相关的问题。傅自应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越来越以市场为导向,具有投资人多样化、投资模式多样化和投资领域多样化的特点。他表示,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随着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需要建立一定的法律和保护机制。
  在谈到过去一年中国对非洲投资的一些敏感案例时,傅自应的表态暗示中国政府并未插手所有投资。
  去年,总部设在香港的中国国际基金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Fund Ltd。)在几内亚签署了一项规模高达70亿美元的矿业和基础设施交易。几内亚政府目前正在对该交易进行调查。
  公司文件和其他资料显示,中国国际基金公司的部分管理人士与一家中国国有企业有关。对该问题,傅自应重申了中国政府官员此前的表态,否认中国政府与中国国际基金公司有任何关联。
  在被问及中国安全设备供应商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纳米比亚涉嫌行贿正接受该国相关部门调查时,傅自应称,这是一起商业竞争引起的民事商业纠纷,中国政府不会介入此类案件。
  傅自应今年3月曾随同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访纳米比亚。他说,访问期间两国未谈到威视技术案件。


  对非洲投资开始减少
  傅自应对西方国家和多边发展组织对中国的批评表示无奈。后者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投资缺乏透明度,而且在向非洲提供贷款的同时,也没有按国际惯例要求非洲国家改善治理或开展反腐败斗争。
  傅自应表示,这就像丈夫和妻子结婚后相处愉快,但是突然有人跳出来指责这场婚姻。他指出,如果批评中国投资的是非洲,那么才说明中国投资确实有问题。
  最近几年,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开始有所减少。南非Stellenbosch University和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近期进行的一项联合研究显示,非洲本地工人技能和劳动者权利可能是决定非洲民众能否从中国投资长期获益的关键挑战。
  上述研究还建议,非洲与中国企业应建立更多合资企业,进行技术转移、产能建设,并加强非洲民间力量在项目咨询中的作用。
  傅自应称,中非贸易额今年将突破1000亿美元,未来五年双边投资可能进入发展的最快时期。官方数据显示,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去年中非贸易额降至910亿美元,低于2008年的1070亿美元。
  傅自应强调,中国已经与43个非洲国家建立了联合委员会,负责开会讨论双边经贸事宜。
  虽然这类委员会每年开会的次数不超过一次,而且有些问题无法在该框架内得到解决,但傅自应称,联合委员会加上签署的双边贸易投资保护协定,为协调双边关系提供了一个途径。


  “对南非公司没偏见”
  傅自应还回答了有关非洲对华投资的问题。世界第三大煤制油生产商、南非Sasol Ltd。去年12月提交了一项与中国合资伙伴在宁夏建煤制油工厂的申请。该项目估计耗资50亿-70亿美元,将是非洲企业在华最大投资之一。
  不过,道琼斯通讯社3月见到的一份宁夏发改委的文件显示,对Sasol项目的审批推迟,等待另一项采用中国技术的竞争性方案。
  对此,傅自应称,Sasol项目并未遭到否决,只是推迟作出决定,这主要还是牵涉到中国是应当继续使用原油还是将煤转化为油来满足能源需求的大问题。
  傅自应称,这就像要前往天安门广场,可以选择主路,也可以选择另外一条距离相同的路,只是一条宽敞,一条狭窄,但都通往目的地。
  他说,中国对南非公司不会有任何偏见。
  傅自应表示,中国与南非合作的发展前景良好,两国政府都计划加强在下游能源及采矿领域的合作;如果Sasol项目获批,则将成为两国双边合作的一个良好范例。
  傅自应今年4月率团出访了非洲五国,包括中非共和国、刚果共和国、加蓬、利比里亚和乍得。
  中国正在利比里亚开展一项26亿美元的邦矿铁矿石项目,包括修缮一个港口和一条运输铁路。傅自应称,访问期间与利比里亚部长、美国和欧盟等驻利比里亚的官员以及中外媒体举行了圆桌会议。
  他表示,圆桌会议的召开是为了消除中国投资在非洲引起的一些误解。
  武钢股份(600005)母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拥有邦矿铁矿石项目60%的股权。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