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加工刀具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010年05月06日 15:58 18563次浏览 来源: 中国刀具商务网 分类: 新技术
近年来,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工程和材料工程等高新技术的推动下,传统的制造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迅速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对比传统制造技术,其重要的特征就是数控加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发展的原动力来自于制造业对产品制造效率的强烈追求。在这一背景下,以制造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刀具制造及应用技术发展迅速。大量高速、高效、柔性、复合、环保的数控加工刀具及应用新技术不断涌现,使传统的切削加工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硬切削、干式切削、高速高效加工已成为现代切削技术的重要标志,并带动着切削加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已成为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刀具产品已发展成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包含着当代材料、信息科学、计算机、微电子应用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
一、刀具材料的进展
当前,刀具材料进展的主要特点是:一方面硬质合金取代高速钢成为主要的刀具材料;另一方面超硬刀具材料使用比重大幅增加。
硬质合金基体方面
硬质合金新牌号的开发越来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美国Kennametal公司仅针对不同被加工材料的车削加工牌号就有:加工钢材的KC9110、加工不锈钢的KC9225、加工铸铁的KY1310、加工耐热合金的KC5410、加工淬硬材料的KC5510、加工非铁材料的KY1615,新牌号比原牌号平均可提高切削效率15%~20%。山高公司推出的加工铸铁的TK1000、TK2000新牌号,可提高切削速度20%~30%,而该公司为加工钢件开发的TP3000在重切削、断续切削、大进给的应用中则有很好的可靠性。
铸铁和不锈钢是目前两种应用较多的工件材料,然而两者的可加工性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公司都开发出了加工这两种材料的专用牌号。如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黑金刚刀片系列,是专门加工铸铁的硬质合金刀片,包括可干式高速加工灰铸铁的YBD052、可高速加工球墨铸铁的YBD102、可用于中高速或铣削的YBD152及适用中低速湿式铣削或断续条件下车削的YBD252等牌号。这些新牌号比原有的牌号可提高切削速度30%~40%,使用寿命可提高将近40%~50%。在加工不锈钢方面,瑞典Sandvik公司车削奥氏体不锈钢的GC2015是具有梯度区的抗塑性变形和改进热硬性的基体,加上专为此牌号而设计的TiN-TiN/Al2O3(多层)-TiCN涂层,并对涂层表面进行平滑处理,提高了抗磨料磨损、抗剥落、抗积屑瘤的能力。而韩国KORLOY公司的PC9530为铣削不锈钢的牌号,采用超细颗粒的基体和PVD涂层。
在新牌号的开发中重视基体和涂层的优化组合
对于适合高速加工的牌号,其基体应有较高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和富钴的表层及抗月牙磨损的涂层;对于适合断续切削的牌号,基体和涂层都要有较好的韧性。Sandvik公司车削铸铁的专用牌号GC3205、GC3210、GC3215为CVD涂层硬质合金,分别用于灰铸铁的高速加工、球墨铸铁的高速加工、各种铸铁的中低速的断续切削加工,这三种牌号分别采用不同的硬质合金基体和不同厚度的Al2O3、MT-TiCN涂层。日本三菱综合材料公司开发的车削铸铁用的UC5105、UC5115硬质合金CVD涂层牌号,前者用于灰铸铁或球墨铸铁的高速连续切削,采用高硬度的基体,后者用于球墨铸铁的不稳定条件加工,采用强韧的基体;两者均涂覆微粒Al2O3和微粒且纤维状的TiCN厚膜。蓝帜集团的BOEHLERIT公司的车削铸铁牌号CasttecLC620H采用强韧基体,可用于断续切削,而Al2O3的表面涂层可减小月牙洼磨损,下面还有一层互锁的中间层提高结合强度,能以400m/min高速加工灰铸铁。
超硬刀具材料方面
随着干切削、硬切削的发展,近年来,国外各公司都推出了陶瓷及超硬刀具材料的新牌号,如Kennametal公司的KY4400陶瓷刀片,是一种适合于硬车削的混合陶瓷材料,在1?m晶粒度的Al2O3基体中加入了TiCN硬材料,以提高刀片的硬度和韧性,适合于精车或半精车硬度达40~67HRC的淬火钢或铸铁。Sandvik公司的CT5005无镍金属陶瓷车刀片,是用于超精加工的新牌号,适用于高效干切削或湿切削。Iscar公司推出了两种超细颗粒硬质合金基体加PVDTiAlN涂层的908、907牌号,前者有高的抗塑性变形的能力,适用于钻孔刀片和车螺纹刀片;后者适用耐热合金、奥氏体不锈钢和淬硬钢的低中速加工。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