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第二石化公司期待向中国提供更多天然气

2010年04月12日 10:3 343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中石油与伍德赛德曾签署框架协议,每年从伍德赛德布劳斯天然气项目购买200万-300万吨天然气,供货起始时间为2013年至2015年。框架协议于 2009年12月31日到期。今年1月4日,双方宣布,由于布劳斯项目开发推迟,框架协议失效。
  但伍德塞德的首席执行官唐·沃特(Don Voelte)显然没有受到这起失败的交易案的影响。在公司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这三家中国能源巨头是他最为频繁提及的名字,和中海油在广东液化天然气进口项目上的破冰合作让沃特感到“荣幸和骄傲”,而和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的熟识也让他颇为得意。
  这一切让人很难相信,在1970年代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前,当时的沃特还根本不了解中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如果再往前20年,沃特甚至不知道地球上有一个叫做中国的国家。
  而现在,在伍德塞德的未来发展战略中,中国已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我看来,中澳未来在能源领域长期紧密的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中国需要能源来维系它的发展,这为我们的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沃特说。
  期待向中国提供更多天然气
  《21世纪》:过去日本是澳大利亚液化天然气的最主要客户,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也水涨船高。这个变化给伍德塞德的运营带来哪些具体的影响?
  唐·沃特:伍德塞德成立至今已经有56个年头,作为西北大陆架气田合资运营企业的控股方,伍德塞德在21年前就开始生产液化天然气(LNG),但当时除了和中海油签订的向中国广东省供应合约外,绝大多数的产品都出口去了日本。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出口格局有历史的原因,因为项目的关键投资人都来自日本;而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对LNG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中国的资源禀赋不同于日本、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资源稀缺国家和地区,中国不仅自己就有大量的资源储备,而且邻国里也有不少资源大国,比如土库曼斯坦就拥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
  但是,随着中国成为崛起中的新兴力量,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所以,伍德塞德希望也已经在和中国资源企业积极合作。我刚才提到的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是中国第一个从国外进口LNG的项目,标志了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开端。作为这个项目的参与者,我们对此感到无比荣幸和骄傲。
  除了中海油,我们和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国能源企业都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关系。中国沿海都在建造更多的LNG再气化等装置,我们意识到中国制定了非常聪明的能源战略,来多样化能源使用,不仅使用本国自有的煤炭等资源,还积极进口国外资源。而伍德塞德希望可以在未来向中国提供更多天然气资源。我们已经向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三家企业发出邀约,在Browse、Sunrise和Pluto项目上进行合作。
  除了这三家中国最主要的天然气进口企业外,我们和中国政府、中国大城市的市长和主管副市长都有非常好的关系,比如,我们和中国国家发改委保持着非常畅通的交流。
  《21世纪》:和铁矿石不同,在天然气资源上中国有很多别的选择,澳大利亚的优势在哪里?
  唐·沃特:是的,中国可以从俄罗斯、卡塔尔、印尼等很多地方获得天然气。这对中国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可以帮助中国分散能源来源,减少对某个国家的过度依赖。
  但澳大利亚也有自己的优势,澳大利亚的政治和社会稳定,可以长期稳定地提供中国所需要的能源,和卡塔尔相比,在天然气运输上,澳大利亚也有优势。
  在我看来,中澳未来在能源领域长期紧密的合作是必然的趋势。

[1][2] 下一页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