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江宏代表:扶持企业开发利用海外铜矿资源
2010年03月22日 14:48 5891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金属报 分类: 铜资讯 作者: 韦江宏:扶持企业开发利用海外铜矿资源
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江宏
本报讯 据3月20日消息,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牵动着全国人大代表、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韦江宏的心。今年两会期间,他提出了“国家对重点铜冶炼企业恢复实行在核定数量范围内进口的铜原料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的建议,以进一步鼓励骨干铜冶炼企业开发海外铜资源。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加速推进阶段,铜的消费量增长迅猛,从2002年开始,我国正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铜消费国。2009年,我国的铜消费量达到540万吨。由于国内矿山产量有限,2009年,我国自产铜精矿含铜只有96.2万吨,我国的铜原料供应必须大量从国外进口,对外依赖度逐年增加,由1995年的24.6%提高到目前的70%多,下一步还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韦江宏指出,由于我国铜冶炼企业集中度不高,在国际铜精矿贸易市场上缺乏话语权,国际铜矿巨头利用其对全球铜矿资源的垄断优势,想方设法抬高国际铜价,压低铜精矿的加工费,导致铜精矿加工费(TC/RC)长期低迷,使得我国每年要花费巨额外汇从国际市场大量采购铜精矿、铜废碎料、粗铜、精炼铜和铜材。
据介绍,2009年,我国共从国际市场进口粗铜22.81万吨,进口铜废碎料实物量399.8万吨,进口铜材82.38万吨,进口精炼铜323.8万吨,这些产品的进口价格均以国际铜价为计价基础,在这样一个不公平的市场条件下,国际铜矿巨头们利用其对铜矿资源的控制持续获得暴利,而我国铜冶炼企业甚至不得不在成本线以下艰难经营,使得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都损失惨重。
韦江宏告诉记者,为了促进国内铜工业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铜资源的需求,国家从2000年开始对重点铜冶炼企业在核定数量范围内进口的铜原料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第一个政策周期自2000年至2002年,对企业在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全额返还给企业;第二个政策周期自2003年至2005年,对企业在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按30%的比例返还给企业,70%预留作海外铜资源开发资金。国家实施这一政策,效果明显,作用巨大,使我国铜冶炼企业有能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淘汰了落后产能,度过了当时的难关,获得了又好又快发展。
他说,近年来,我国的重点铜冶炼企业为了解决发展的资源瓶颈,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除立足国内勘察外,纷纷加快了“走出去”勘察开发海外铜矿资源的步伐。由于海外资源勘察与开发周期长、投资大,需要投入大量外汇资金,企业资金保障的压力非常巨大。同时,在当前的多国贸易保护发难中国企业的形势下,我国铜企业赴海外开发利用铜矿资源,风险的确很多,如国家风险、技术风险、资产风险、劳工风险、税收以及环保风险等各种海外并购风险。
韦江宏指出,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制订了一些对铜企业提供支持的政策,但是部分政策没有落实到位。为了进一步鼓励骨干铜冶炼企业开发海外铜资源,他建议国家对重点铜冶炼企业恢复实行在核定数量范围内进口的铜原料实行进口环节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
1.将以铜精矿为原料,年产精炼铜(矿产铜)超过40万吨,且符合国家节能环保政策、技术装备世界先进、管理规范有效、依法经营、按章纳税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列为重点铜冶炼企业;
2.对重点铜冶炼企业(包括企业集团下属企业)的进口铜精矿按近3年实际进口数量进行核定;
3.对重点铜冶炼企业在核定数量范围内进口的铜精矿,国家主管部门经严格审查后按设定的程序将其在进口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全额返还给企业;
4.国家主管部门可仿照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欧盟、美国等西方国家政府的做法,将所退税款作为国家在特定时期内对特定企业(铜冶炼企业)的注资,责令企业对所退税款实行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寻找和开发利用海外铜矿资源,以帮助我国的重点铜冶炼企业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建立稳定的铜原料供应基地,以免其因铜原料供应严重不足而停产或倒闭。这样,既可帮助我国的重点铜冶炼企业解决铜原料供应不足的瓶颈问题,又可规避欧盟、美国及WTO有关成员国对我国政策的异议。
责任编辑:毋宁秋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