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看好“低碳中国”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2010年03月03日 8:33 342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垃圾处理仍存真空
  垃圾处理行业的资深人士李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垃圾处理方面,中小城市还是真空,“未来建设的需求会非常大。”
  但是李建军也坦言,中小城市的支付能力有限,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制订一个政府、企业、百姓等多方共同获益的模式,“现在这个行业正处在一个从无序到规范的过程当中。”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在谈到垃圾处理的现状时认为:“垃圾处理在管理理念和技术应用上都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中国缺乏一个主导方向,而在焚烧、填埋和资源化这三者之间,资源化应该是重中之重。我们应该把垃圾进行资源利用之后再决定是否填埋或焚烧。”
  而垃圾资源化问题也正在从理论向实质迈进。
  今日,上海弘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弘和)建设的上海第一个甚至世界第一个垃圾变能源的产业示范基地将于上午8点半在上海金山区开启。据了解,上海金山区“垃圾变能源”示范项目有一大特点,看得到垃圾进去,却看不到垃圾排放;垃圾也无需分类,处理之后将变成油、气、碳3种能源。
  上海弘和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公司的计划在几年前并不被看好,“当时我们找到相关政府部门和一些企业寻求合作,但是响应者却寥寥无几。自从项目试运营之后,我们已经接到了很多企业寻求技术合作和共同建设的要求。未来上海将会建设更多的垃圾处理项目。”
  大力发展低碳建筑
  建筑业在我国的低碳商机中也同样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孟伟表示,低碳建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能途径,“现在北京完全有条件发展节能建筑。”他认为,低碳建筑在建筑材料的一次消耗中要比普通建筑物高,但是从时间尺度上来说,时间只要稍长,就可以使投资和资源达到平衡。
  锋尚建筑节能环保系统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锋尚低碳居住研究院院长曾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低碳建房”会加大成本只是大家的定势思维,“其实,处理好的话,这样的努力会带来新的附加价值,可以涵盖成本。”
  他说:“我们在2000年刚开始做第一个项目时,购房者都在怀疑这种房子能否像宣传的那样,不使用空调和暖气也能舒适地生活。”现在,老百姓在理念上已经开始接受低碳建筑的概念。

[1] [2]

责任编辑:wure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