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发现840平方公里富硒资源区

2010年02月25日 10:32 713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稀土

  我国青海省东部地区开展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新进展。青海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勘查院项目组首次在青海省东部的平安—乐都地区发现840平方公里的富硒资源区。
  2004年,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招标项目《青海省互助、平安、湟中、大通和西宁市区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启动,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化探分院实施完成。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 “全国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国家专项《青海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西宁市)》基础调查项目启动,前期由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化探分院组织实施。2008年年底青海省地矿局机构改革和调整,原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化探分院整体机构划入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管理,因此,以上工作由改革后的青海省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地球化学勘查所承担实施,项目实施人员、项目经费等不变。
  科研人员经过两个项目的调查研究,全面完成了青海省西宁市周边及海东地区83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任务,并获取阶段性研究成果:
  ——完成区内表层和深层土壤54种元素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基本查明区内土壤中元素空间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圈定各类地球化学异常30处,并对典型异常进行了查证。
  ——首次在青海西宁周边及东部地区发现7个富硒或含硒的区域,其中以平安—乐都富硒区面积最大,约840平方公里。硒土壤含量一般为0.23×10-6~1.5×10-6,平均0.42×10-6,不仅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区内土壤平均值,也远远高于青海省内其他地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富硒区受到外界人为污染少,属于纯净绿色土地。
  研究发现,平安—乐都地质岩层、土壤及植物中含硒量明显较高,而且,不仅富硒面积较大、地层较厚,还具有硒含量浓度适中、宜于开发利用等特点,是青藏高原难得的土壤富硒且易于被植物吸收的富硒区域。
  研究发现,富硒土壤区域硒的有效态含量相对较高,另外,富硒地区有害元素As、Hg、Cd、Pb的有效态含量较低,农作物分析结果显示有害元素的含量相应较低,可见该区是开发富硒产业较好的地段。调查评价显示当地多种富含硒的农作物对硒的吸收能力不尽相同,按照富集系数大小,吸收能力从大到小为:大蒜>油菜籽>小麦>蚕豆>洋芋>胡萝卜>豌豆,研究确认本区至少是小麦和大蒜可以作为富硒作物大力培植,为开发利用硒资源、生产富硒食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研究还发现,富硒区的形成与西宁盆地第三纪红层的土壤关系密切,岩石中高含量硒是富硒区内土壤中的自然来源,即硒元素的富集不是外界污染或其他原因造成,这为硒资源勘查和富硒农牧产品开发提供了基础。
  项目组建议,尽快开展青海东部地区循化、化隆、海晏、门源等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工作;进一步对该区其他作物、果、蔬、药用植物和禽畜产品进行含硒量普查,系统采集当地主要的农作物样品,测试Se及相关指标,发现适合高原生长的特色天然富硒农产品(15.49,0.40,2.65%),为当地的富硒土壤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图件。
  专家认为,该项目是一项全新的开拓性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重大的地质成果,为调查区制定农牧业经济区划,新农村建设,合理利用和管护国土资源,优化农牧业种植结构提供了全新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建议有关主管部门尽快安排成果推广应用的评价工作,扩大在土地、农业、环保、地方病防治等领域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富硒区应尽快打造“高原硒都”,发展富硒菜篮子工程。

责任编辑:hq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