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1亿辆电动车合法上路倒计时

2009年12月10日 9:52 410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相关新闻


  1.2亿辆的市场
  目前,中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已达到1.2亿辆,如按照其中90%以上都是所谓“超标车”测算,“超标车”数量将在1亿辆以上。如果明年1月1日新国标施行,这1亿辆电动自行车将不能“合法上路”。
  在电动车企业看来,这显然不是国标制定者的偶然疏忽。标准背后,是对电动自行车这个巨大而诱人市场的争夺。
  “电动自行车是我国原创性的科技产品,它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的一个奇迹。”马贵龙说,经过10年的发展,其年产量已占全球总产量的90%以上,中国电动车的出口量已相当于其它国家的总产量。
  锡山电动车协会理事长张崇舜提供了另一个数据:近十年来,中国电动车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0%,目前仍呈快速增长之势。
  与电动自行车快速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摩托车行业的衰退。“近几年,由于不少城市禁止摩托车上路,因此,摩托车市场呈萎缩之势,一些摩托车企业日子很不好过。”
  事实上,争夺早在5年前就已开始。
  “这三年来,电动车行业一直在争标准,我这三年天天在跑标准。”2007年夏天,新日集团总经理赵学中曾对本报记者表示,“标准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标准化是产业化的前提,有了标准,中国电动车行业才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2007年2月,当由汽标中心主持制定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等六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出台后,新日等电动自行车企业已经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但两年之后,由“汽标中心”主持制定的新国标,最终仍得以出炉。
  赵学中无法掩饰他的失望。“从规范和引导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我们希望标准尽快出台”,“但最终,按照这个标准,我们的产品也超标”。
  20公里大限
  据龚孝燕介绍,新国标源于1999年发布《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当时,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最高时速不得超过15公里,因此我们只能定20公里。”
  但龚孝燕认为,“10年时间过去了,电动自行车的技术、产品质量、材料以及市场需求都不一样了,再继续沿用10年前的标准就不正常了。”
  何祚庥表示,制定标准应该与时俱进。“现在,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要求城市的运转提速,但现在这个标准反而要降速。”
  何祚庥称,他所居住的北京中关村,有一个现象令他印象深刻:常常几十辆公交车排成长龙,但车里的乘客却寥寥无几。“北京小轿车太多了,公交也优先不了。”
  在他看来,提升电动自行车的速度限制,让电动自行车取代一些占路面过多的车辆,如公交车,是一个更好的交通解决方案。“如果允许电动自行车提速,就能大幅度减少人均占道路面积的时间,缓解交通拥堵。”

[1] [2]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