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反垄断之战 给全球并购企业敲警钟
2009年12月07日 9:15 4559次浏览 来源: 金融时报 分类: 相关新闻
不过,最近的一些事件对于那些运动发起者是一种鼓励,他们宣称,中国许多大企业都在大肆滥用自身的主导地位,他们希望利用新的法律权力予以应对。除了针对中国移动的诉讼之外,还提起了大约10宗诉讼,指控被告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其中包括针对中国网通(China Netcom)、百度(Baidu)以及中国石化(Sinopec)的诉讼,还有待了结。原告指控被告的多种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例如数额过高的电话费账单——这在西方社会是常见的诉讼理由——并据此要求获得赔偿。
与中国移动达成和解的北京民权律师周泽预言,其它中国消费品企业也将成为投诉的对象。“他们都曾拥有国有垄断地位,那就是他们思维模式的根源,”他表示。“消费者将会勇敢地反抗。”
然而,国有企业向政府上交着巨额利润,还雇佣着数千万员工。这些政府的左膀右臂被愤愤不平的消费者提起的法律诉讼所淹没的可能性,迫使相关部门在涉及反垄断法的这个部分时行动更加小心谨慎。
对微软提起诉讼的律师董正伟表示,北京一家法院最近驳回了他对电信收费项目和中国国有电信业重组提出的诉讼。董正伟回忆道:“他们说:‘电信业重组或是国有垄断企业与你个人有什么关系?'我说我是一名消费者。他们说:‘中国有13亿消费者。如果他们都来起诉,我们该怎么办?'”
外国企业也是焦点所在。许多在中国代表外国企业的律师事务所表示,他们的客户一直面临着基于新法律的诉讼威胁,尽管这些诉讼还没有一宗作出判决。但即将出台的指导原则可能会明确规定损害赔偿的水平,或消费者协会能否代表个人提出诉讼——这样一来律师能够获得更多有利可图的诉讼委托。
与此同时,外国企业正忙着审核自己的中国业务是否符合新法律规定,以降低潜在风险。“如果说2009年是合并管制逐渐兴起的一年,那么明年,那些负责管制垄断定价和行为的政府部门可能会大出风头,”富而德的韩亮表示。
责任编辑:小贝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