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难让求职书籍成“香饽饽”

2009年05月06日 13:40 172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人才资讯

 专家提醒:求职靠的是实力,莫迷信"求职宝典"

  眼下,正值大学生找工作的高峰时期,如何选择好的工作,如何掌握面试技巧,这些问题都成了大学生关注的问题。市场上关于求职指导与面试类的书籍自然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睐。
  

  求职招聘指南大学生青睐

  记者在石家庄市中山路一家书店看到,店内已设有求职类书籍的专柜,在专柜前有不少读者在挑选。书柜上这些求职面试技巧的书籍,内容都是以传授面试方法或是如何制作简历为主,有的求职指导书还分了具体的专业,对于网上求职也有相应的指导书。该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段时间,有不少读者购买求职类的书籍,他们店里也因此新进了不少这方面的新书。据记者了解,在省会旁边的书店,求职面试的书籍近段时间也很畅销。前来购买求职类书籍的大学生都觉得现在就业,面试很重要,对于面试他们又没有什么经验,只有从一些书中学习这些面试方法。

  在一家书店内,某高校即将毕业的小李正在抄写《面试新经》上的标准答案。小李说,求职招聘类的书籍他看了不少,可能是自己比较“笨”的缘故吧,总觉得在实践中这些理论运用得不好。后来听同学说几乎每种求职招聘书上都有招聘方的模拟问题和标准答案,把它们抄下来记住,在应聘时就不会惊慌失措。   

  面试官遭遇面试雷同答案

  借助求职技巧类图书提供的诸多方法,能否找份好工作?

  某单位人事部门仝经理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见闻。不久前,单位招人,10人获得了面试资格,“在面试时我问‘如何看待自己的缺点’,有两个应聘的大学生像背课本似的说‘自己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事事追求完美,有时会影响工作,这是自己的缺点’,几乎一字不差。当时我很奇怪,两个人来自不同的学校,问他们互相也不认识,可是答案却相同,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看了某求职指导书上的标准答案。”仝先生说。

  在省人才市场,谈起自己的应聘经历,小孙说他被标准答案害得不轻。在参加一家IT企业的面试时,当主考官问他“你认为你应该拿到多少月薪”时,小孙搬出了某《求职面试回答大全》中给出的标准答案“我觉得贵公司会根据我的个人能力,给出合适的月薪”。“我哪里知道标准答案其实并不保险”,小孙说,当时主考官就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告诉他同样的回答刚才已经听过不止一遍。“撞车”使小孙在回答接下来的问题时变得底气全无,最终失败。   

  求职: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省人才交流中心,记者采访了几位正在招聘的企业负责人。“求职书所提供的帮助很有限。”他们告诫毕业生,企业看重的不是求职技巧,而是实力。此外,他们还对市场上的求职类图书进行了一番点评:目前的求职类图书重复严重,拼凑痕迹明显;国外图书占据该类图书的半壁江山,虽有实用之处,但未必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习惯真能合拍。

  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顾女士认为,所谓的“宝典”也并非那么高明。比如,当面试者问及薪水期望时,一些书上说,要化被动为主动,不妨反问面试官“您打算出多少”,但事实上,很多面试官并不欣赏这样的回答;一些书提醒求职者,简历要有个性,故有些求职者在简历的包装上颇下苦功,但不少招聘单位其实更青睐简洁、实用的简历。面试时,有些面试官会问应聘者一些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此时,招聘方关注的并不是他的答案,而是他的思维方式。

  就业指导专家表示,应聘者用标准答案回答招聘方问题不好,“不同单位用人标准不一致,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针对性、目的性和职业特点,用人要求也不一样,如果应聘者都用千篇一律的答案、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应对,那么他很可能落聘。死板、没有反应能力的求职者是引不起招聘方的兴趣的。所以,大学生在应聘时要针对不同的情况,灵活应对,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