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治求职大学生的“就业抑郁症”?

2009年05月06日 13:38 106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人才资讯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日前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巨大的就业压力对大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能力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问卷显示,有 52%的大学生“想到毕业找工作就忧心忡忡”。(5月5日《中国青年报》)

  心理学家认为,求职大学生被高强度就业压力所“压”出的焦虑、沮丧、烦躁等不良情绪和心理,属于典型的“就业抑郁症”,其生理表现为失眠与食欲不振,心理表现为担心和郁闷,行为能力表现为做事效率低,生活规律紊乱,对大学生健康危害甚大,亟待心理抚慰。

  认真分析,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就业郁闷、烦躁、心灰意冷,主要原因当然来自于巨大的就业压力。一方面仍在蔓延的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机会大大缩水;另一方面应届毕业生人数年年飙升,今年高达 600多万,加之往年“存量”,就业“僧多粥少”的困境进一步加剧。

  笔者亲戚的孩子今年从南京某高校毕业,近几个月马不停蹄赶了 20多场求职招聘会,至今工作仍无着落,他说他的同学类似遭遇很普遍,有的对就业已深陷“绝望”,整天靠睡大觉、看电视打发在校园里的最后“时光”。

  但笔者以为,有两方面原因也不容忽视。一是招聘单位对求职大学生缺乏应有的尊重,伤了学子们的自尊和求职热情。从报上读到,某高校一名女生先后在网上投了近 500份求职简历,居然无一回复,用人单位的极度冷漠让她潸然泪下。许多大学生反映,在人头攒动的求职招聘会现场,好不容易挤到了展台前,但招聘人员往往爱理不理,收下简历一言不发,甚至于瞄了几眼后当着大学生的面将简历扔进废纸篓,这令他们很伤心、很悲哀。二是大学生自身心理脆弱,缺乏信心。调查表明,近七成高校毕业生抱怨自己父母地位不高,学校牌子不硬,没有关系难就业,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外归因”心理和“怨妇”心态,把就业砝码寄托于外界因素,忽视主观能动性和自身实力。

  大学生就业抑郁情绪不可小觑,在就业压力一时难以缓解的困窘面前,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就显的十分重要与必要。

  首先,高校要重视和加强心理抚慰工作,帮助大学生以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求职,即使暂时没找到工作也不能让希望的明灯熄灭。

  其次,招聘单位应该以热情的态度和周到的服务去慰藉大学生的心,努力做到求职简历有投必回复,让学子们感受到虽然就业难,但社会是“热”的。

  第三,要教育大学生增强自信心,通过自身努力的“内在归因”求职,而不是过多依赖于“好爸爸”找工作。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