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钨价下跌,生产经营秩序亟待规范(文风)

2007年04月29日 0:0 292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近期国内市场钨价的下跌行情,不仅带动了出口均价的下滑,更牵动了国内外贸易商的敏感神经。来自产区福建的信息显示,今年前2个月福建省钨品出口平均价格为26.4美元/千克,同比下降了3%。欧洲的一些消费商则预期,由于市场需求低迷,中国供货商可能会再次下调钨品的出口价格。因此他们并不急于采购,仍处于观望之中,希望能拿到更低的价格。据悉,目前在欧洲市场,钨铁鹿特丹到岸价为34.2美元/公斤~35.20美元/公斤;仲钨酸铵(APT)鹿特丹到岸价为260美元/公斤~265美元/吨度。业界人士提醒,作为全球储量有限的稀有金属,我国钨品出口价格不涨反跌应引起有关部门关注。

  产量继续盲目增大国际市场需求低迷

  据了解,近期,国内钨铁市场价格已由前一时期的17.5万元/~17.9万元/吨下滑到17万元/~17.6万元/吨;钨精矿的价格也下滑到10.3万元/~10.5万元/吨左右,江西赣州地区的钨精矿报价已下滑至10.2万元/吨,湖南地区则更低至10.1万元/吨左右,甚至有报9.8万元/吨的。在出口方面,国内主流厂商出口报盘也由前期的35.5美元/公斤钨下调至35美元/公斤钨。

  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关人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盲目扩大产量和国外市场需求低迷,是导致国内及出口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他介绍说,我国政府一直坚持总量控制政策,力求从源头上控制开采总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但近两年来,受钨价高位盘桓的利益驱动,钨矿行业成为国内外资金追逐的投资热点,特别是去年,国内出现了新一轮的开发钨资源和投资钨产业建设热,使各地的采矿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量大大超过国家制定的总量控制目标。据他了解,去年全国钨精矿产量高达10.5万吨,同比增长8.8%,超过国家下达的钨精矿总量控制指标77.7%。今年新上马的钨矿依然很多,云南、甘肃、湖南等省都在建产量在几千吨甚至上万吨的钨精矿项目。

  另外,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很多初级冶炼加工产品的盲目重复建设又有所抬头。据粗略估算,去年各地在建和筹建的APT、钨粉、碳化钨、混合料等初、中级产品生产能力达1.75万吨;在建或筹建的钨铁生产能力也有4000吨;钨电极、钨丝、钨条杆、高比重合金及其他钨盐的生产线也在纷纷建设。

  北京安泰科信息开发公司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市场需求不旺,很多采购商仍在观望,等待钨品价格下跌时进货,也是今年以来钨品出口价下滑的一个原因。

  初级产品出口居多产业结构亟须调整

  据北京安泰科人士介绍,目前我国钨品不仅产能扩大,生产结构不合理,且严重依赖出口。我国出口的钨品主要是钨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仲钨酸铵、三氧化钨、碳化钨等初级产品及初加工产品,占出口总量的80%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钨冶炼企业的仲钨酸铵(APT)生产能力为14.7万吨,2005年增长11.8%,全国产能超15万吨;钨粉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含在建项目5.5万吨,2005年增长1.86%。初级产品的过量出口不仅消耗了我国珍稀的钨资源,出口价格也明显处于劣势。

  为了调整我国钨矿工业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使产品升级换代,保证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钨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如在出口配额方面,我国逐年减少了钨的出口配额,2004年和2005年出口配额为1.63万吨,2006年出口配额减少为1.58万吨,今年又减少为1.54万吨。

  在税收方面,去年1月国家将钨品出口退税从8%再次下调至5%9月起将钨品的出口退税全部调整为零;11月起禁止钨精矿加工贸易;今年11日起,把初级钨产品的暂定关税提高5%15%。即三氧化钨、仲钨酸铵、碳化钨、钨粉和未锻轧钨出口暂定关税调为5%;主要含钨的矿灰及残渣、硅钨铁和钨铁的出口关税为10%;钨废碎料出口关税调整为15%。同时,从今年11日起,国家开始对部分钨品征收出口关税。国家的调控政策已表明,今后不再支持原料和原材料类钨品的出口。

  有分析认为,国家对钨条、杆、型材及异型材板等较深加工产品没有征收出口关税,且继续执行5%的出口退税政策,表明目前国家不仅允许这类钨品的生产和出口,甚至是鼓励出口的。而对于细钨丝等高附加值产品,特别是目前国内还不能生产,需要进口的具有特殊用途的钨丝及其它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国家更是会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支持和鼓励。

  为此,业界人士建议,要改变我国钨品的出口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就必须落实国家一系列的钨资源开采政策措施,行业应严格准入,抑制钨业产能的盲目扩张。要加强对钨矿的统一规划和资源配置,规范和监督钨业的生产经营秩序,加快建立合理的价格体系,加强行业协调自律,避免大量钨品低价出口。同时,在保护资源和提高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方面,提倡企业对资源二次利用和循环使用,并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利用国外钨资源,以减少国内钨资源的消耗。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