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30日国内钼市行情一览

2009年04月30日 14:34 34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自上周五(423)钼市场出现交易旺盛的情况后,近日钼市场出现持续上涨,一星期时间钼精矿价格上涨了100/吨度。3045%的钼精矿主流报价维持在1500-1650/吨度,目前市场仍然处于稳定的状态之中。钼铁价格继续报涨,主流价报到11万元/吨。下游钼化工产品也蠢蠢欲动,有报涨迹象,23日国际钼价的上涨,无疑给国内商家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据了解,现进口氧化钼8.5美元/磅钼都拿货不易。而目前国内部分钼铁生产厂家接单开始增多,甚至有将产期排到了5月中下旬。部分商家想低位囤货,出货意愿不积极。

国内情况

  继10天来钼铁价格的强势上扬,国内钼铁市场现货紧俏。大部分厂家排产至5月中下旬,陕西某大型钼铁厂人士表示:我们现在没有现货,生产开工充足,排产至5月底了。但是由于原料很少,我们新订单也不太接了。

  由于临近4月底5月初,五一的3天假期等因素存在,国内钢厂的采购招标数量将有所增加。预计,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国内钼铁市场将更加活跃,钼铁价格走高可能性加大。

  河南一厂商负责人表示说,虽然现在的钼铁是一个上涨的状态,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钼铁生产出来也没有太大的利润,所以我现在还是停产状态。

  来自国内几家大生产商表示,一季度产量增长迅猛。23日,俄罗斯一季度钼矿产量也实现增长。

  另外,钼业分会召开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形势分析会继续召开,会上着重指出,当前,钼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整体上钼行业仍在无序的扩张,处于散和乱的状态,不利于提高中国钼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国家在市场高潮期制定的税收、出口政策、资源政策已不适合低迷期企业的发展;由于信用缺失的情况加重,导致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经营风险加大;外贸出口萎缩,国内销售减少,国内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外需求骤减,外贸订单大幅缩水,企业经营举步维艰,等等。并向国家部委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其中包括税收,钼资源的战略储备,钼产品技术标准及行业准入标准等。

  统计数据

  据CRU统计数据显示,20091季度全球钼供应量为1.06亿磅钼(4.79万吨钼),较2008年同期的1.19亿磅钼(5.39万吨钼)下降11%。其中,主产钼产量同比下降3.6%5830万磅钼(2.64万吨钼),副产钼产量同比下降18.6%4540万磅钼(2.06万吨钼)。

  20091季度全球钼消费量为9400万磅钼(4.26万吨钼),较去年同期的1.16亿磅钼(5.27万吨钼)下降19.1%。其中,西欧的消费量同比下降31.4%2400万磅钼(1.09万吨钼),在各地区中下降幅度最大。

钼消费主力地区的西方世界,1季度的消费量同比下降22.1%7400万磅钼(3.36万吨钼),产量同比下降15.3%6150万磅钼(2.79万吨钼),进口量同比大幅下降75%300万磅钼(1361吨钼),库存量也随之下降35.4%5960万磅钼(2.7万吨钼),可消费1.2个月。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2月份,我国共进口钼品2642吨钼(金属量,下同),较1月份的1294吨钼大幅增长104%,同比大幅增长2568%。其中增长最为显着的是氧化钼,从1月份的762吨钼增长260.6%至2048吨钼,该产品2月份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77.5%。

后期形势

数据显示,1季度全球钼消费量同比下降19.1%,而供应量同比下降11%。作为钼消费主力地区的西方世界,1季度消费量同比下降22.1%,而产量同比下降15.3%

29日国际钼价继续报涨,MB金属导报报欧洲氧化钼涨0.25美元/磅钼至8-9美元/磅钼。欧洲钼铁上涨1.25美元/千克钼,至22-23美元/千克钼,美国氧化钼和鹿特丹钼铁价格暂平稳,但有消息称,美国氧化钼亦有反弹迹象,贸易商成交最高可至9美元/磅钼附近。国际钼价的再度上涨,进一步夯实了底部基础。而价格的连续上涨,已非贸易商单边炒作所能及的了,前期钼初级产品生产厂家减产,导致现货略趋紧,可能是此次钼价反弹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从全球消费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看,在钼市需求没有真正提高的情况下,续走强的可能性不会太大。国内进口钼大量增加,会对国内钼价形成压力。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