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黄金期货及铜期货期权上报证监会等待批复

2007年05月29日 0:0 3870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中国推出线材和螺纹钢、石油期货交易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应尽快推出。”在昨天举行的第四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中国证监会首任主席刘鸿儒再度呼吁早日推出已筹备很长时间的钢材和石油期货。
  刘鸿儒表示,当前推出线材和螺纹钢、石油期货交易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应尽快推出。钢材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钢材特别是螺纹钢和线材的需求仍会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螺纹钢和线材比较容易标准化,且在中国最为大宗,中国在推出螺纹钢和线材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非常有利于形成价格影响力,掌握定价权。
  在石油方面,刘鸿儒表示,随着石油流通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石油零售、原油和成品油批发经营权都已经对外开放,推出原油、汽油等石油系列期货的时机逐步成熟。
  他同时建议中国可以先尝试推出离岸原油期货的交易。
  BP染指中国燃油期货
  在稍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鲍建平向记者详细阐述了上期所在钢材与石油期货方面的准备情况。
  他表示,在筹备原油期货的过程中,上期所已经制定了以离岸交易模式开展原油期货交易的方案,具体内容包括美元报价、竞价交易和保税交割,但尚未提交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成品油期货方面,主要将采用与燃料油( 3338,-30,-0.89%)相同的交易方式。
  鲍建平表示,英国石油公司(BP)将成为中国燃油期货市场首家外资贸易商,英国石油在华子公司今年可在中国开展燃料油期货市场的贸易和交割业务。
  “至于液化石油气、沥青等品种,开发工作已基本就绪,上市已没有大的障碍,正在等候适当时机。”鲍建平说。
  而在钢材期货方面,上期所介绍,上期所很早就成立了钢材期货上市工作组,并早在2005年就向证监会上报了相关申请。之后,上期所进行了广泛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合约,主要定位于线材和螺纹钢,此外还进行了交割仓库的论证及市场培训。
  鲍建平还称,中国证监会正在研究推出钢铁和黄金期货以及铜期货期权的相关提案。上期所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提案,现正等待批复。
  作为贵金属衍生品的一种,黄金期货一直被业内视为在中国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一个期货品种。据鲍建平介绍,上期所一直在研究制定黄金期货合约,目前已形成相关报告,并向证监会上报了申请,现仍在静候证监会的批复。
  商品期货和期权的推出现已成为业内人士谈论最多的话题。部分人士称,这些衍生产品有助于更好地管理风险,但其他人士则担心价格波动将会因此加剧。
  黄金期货之争
  不过,黄金期货申请并不止上期所这一份。今年4月19日,上海黄金交易所(下称“金交所”)发言人童刚表示,该交易所推出中国首个黄金期货合约计划已获中国人民银行初步批准,下一步便是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批准。
  就在一周后,上期所副总经理霍瑞戎称,该所正在研究推出黄金、白银期货合约的可行性,准备在条件成熟后推出黄金期货合约。
  显然,上期所在黄金期货的推出方面受到了另一家交易所的有力竞争。在此期间,业内关于两家交易所可能联合推出黄金期货的传闻也不胫而走。
  “双方都有优势,上期所对于期货市场的运作、管理经验以及风险控制能力更为熟稔,单作为一个合约来做,上市比较简单。金交所则非常熟悉黄金这个品种,而且具有实物交割优势———用实物交割的形式可以将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联合起来。当期货价格出现超涨或超跌时,现货商可以通过将现货注册成仓单进行交割或者将仓单转为现货而获利,促使期货价格向现货价格回归。”大陆期货总经理沈杰说。
  他同时表示:“双方也互有短处,上期所的参与会员都没有现货经营的权利,这样很难完成有关现货期货之间套保的要求,对于黄金这样一个具有货币属性的品种,开展也要上报人民银行。而金交所则毕竟是一个现货交易场所。”
  了解到,目前双方各自都在使出浑身解数筹备黄金期货。有报道称,金交所为改变会员结构,正在受理包括瑞士银行、德国商业银行在内的6家外资机构及申银万国证券等的会员资格申请,而经易期货相关负责人也与金交所就会员问题有过接触。
  而上期所则也在就系统做相关改善。有报道称,该所为推出黄金期货,不排除引进银行作为会员单位的可能。 
 
来源: 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