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铜集团:让青山绿水永驻

2007年06月15日 0:0 494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成立28年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发展之路,使企业成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目前,江铜集团各项环保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先后获“全国工业污染防治十佳单位”、“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6年,江铜集团获中国环保最高社会性奖励——中华环境奖2005年绿色东方企业环保奖。
“创造永远的绿色”是江铜的环境观。作为中国铜行业的 “领头羊”,江铜对社会责任极为看重。江铜人认为,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多年来,江铜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工程建设环保三同时方针,累计环保投资达8亿元,建成各类环保装置180余台(套), 环保设施运行费用每年达2.5亿元。走进江铜的厂、矿区,处处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碧水长流,俨然一座座大型生态公园。
“一边坚持生产建设,一边竭力恢复生态。” 这是江铜在矿山生产建设过程中一贯坚持的原则。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江铜从来都舍得投入。在所属德兴铜矿二期工程建设中,环保工程投资为1143.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4.53%;三期工程环保投资为21267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9.67%。经过20多年的努力,现在该矿1号尾矿库近90公顷沙化土地全部被植被覆盖,坝体上建立了苗圃基地,净化水域发展水产业,基本实现了生态恢复的目标。仅2005年,该矿就种植树木20000余棵,复垦面积50000多平方米。目前,该矿绿化面积已达1110.83万平方米,绿化率96.80%,绿化覆盖率达30.28%,职工人均占有绿地面积达897平方米,建成了一座绿色环保矿山。
作为亚洲最大露天矿之一,德兴铜矿日产生废水量达3万吨左右,呈酸性,并含有重金属离子。2001年,该矿与加拿大PRA公司合作,利用HDS技术治理酸性废水,使该矿周边污染达20多年的大坞河彻底变清,大大改善了周边人居环境及下游的生态环境。国家环保总局专家审核组认为,该矿酸性废水的处理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江铜贵溪冶炼厂投产20年来,始终致力于高标准、高起点的污染防治,以预防为主,努力向国内外先进水平看齐,坚持清洁生产,综合解决污染问题,环保“三同时”执行率达100%。20年间,贵溪冶炼厂先后进行了工厂污染源调查、金银车间含砷废水研究、水葫芦吸附重金属离子实验、串山垄水库水质调查和水质稳定试验、农田土壤调查分析、低浓度二氧化硫对农作物影响等多项科学研究;先后实施了废酸废水处理系统扩建、电解区域废水处理系统改造、串山垄水库综合治理及另辟水源、2号低压锅炉除尘提效、熔炼车间漏油报警安装等多项工程。同时,利用先进的环境集成、环境集烟、废酸治理、废水处理等环保设施,对粉尘、废酸、废水甚至工厂地面雨水都进行了严格的处理,使所有工业排放物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000年9月,该厂率先通过江西省环保局组织的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验收,提前实现了国家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目标,成为江西省第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单位。
1986年贵溪冶炼厂投产后,硫酸车间产出的废渣——砷滤饼成了重要的污染源,如不及时处理,将对周边环境带来重大危害。于是,“亏损工程”亚砷酸车间应运而生。当时,工厂面临两难选择:火法冶炼投资少产出大,但环境污染严重;湿法提取投资大产出少且只亏不盈,但可保护职工健康,确保周边大气和环境不受污染。该厂毅然选择了投资近6000万元建设湿法提取氧化砷(俗称砒霜)工程,虽然投入产出比为负数,投产以来已累计亏损上千万元,但其社会效益和长远的环境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2000年4月12日,吴邦国委员长亲临江铜视察。当看到绿草如茵、花团锦簇的贵溪冶炼厂厂区时,他由衷地赞叹:“贵溪冶炼厂是无污染、无公害的花园式工厂”。
目前,按照中央和江西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江铜已成立了“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十一五”期间,江铜将围绕资源综合回收利用、环境保护和治理、节约能源降低消耗三个重点,计划筹资17.09亿元用于重点发展20个循环经济项目,以达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根治“三废”排放的目标。到2010年,该公司工业复用水利用率将比2003年提高12个百分点,达到92%以上;污染物排放总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其中,冶炼和制酸废渣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工业废水基本实现‘零’排放”。
 
 
                   (江铜集团党委宣传部 管润荣)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