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5.64亿 包钢稀土10年新能源梦碎

2009年04月28日 9:21 4453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镍资讯   作者:

  4月21日,包钢稀土发布的2008年年报显示,受金融危机影响,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32.25亿元,比2007年增长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9亿元,同比下降45.11%。但包钢稀土对旗下两家生产电动自行车用的镍氢动力电池的子公司——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计提了高达4733万元的资产减值准备。
  由于这两家公司所生产的镍氢动力电池具有资本市场目前最热门的新能源概念,考虑到在新会计准则规定下,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因此有市场人士猜测,公司对已经投入多年心血的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准备放弃,或者明确承认了进军新能源领域的失败?
  投入5亿多元进军镍氢电池
  包钢稀土进军镍氢动力电池领域可以追溯到10年前。
  1999年8月30日,包钢稀土发布了一则董事会决议公告,拟将1997年首发上市时募集资金中当时尚未使用的部分,共计13085.41万元投入镍氢电池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贮氢合金粉项目。
  在同一则公告中,公司还提出了向全体股东每10股配3股的配股方案。公司拟将募集资金全部用于引进美国ECD/OBC公司技术及设备建设镍氢动力电池项目之子项目——年产1000万只圆柱形电池项目。在同年10月公布的股东大会决议中,公司将募集资金投向详细划分为“年产1500万套圆柱形MH/Ni电池正负极板”和“年产1000万只圆柱形MH/Ni动力电池装配生产线”两个子项目。在2000年2月发布的《配股说明书》中,公司披露这两个项目总投资金额分别为2998万美元 (以当时汇率1美元:8.30人民币折合为24875万元)和29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4875万元),其中公司以人民币按75%比例出资18667万元和18658万元。
  在获得证监会核准后,2000年4月,包钢稀土以每股7.60元的价格完成了配股工作,实际募集资金2.88亿元,并成立了合资公司内蒙古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和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包钢稀土和美方分别持有两家公司75%和25%的股权。
  2002年年底,包钢稀土已经对生产镍氢动力电池的3家合资公司累计投入了5.04亿元。
  10年辛劳颗粒无收
  2003年5月,贮氢合金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2004年产量达到设计能力,当年销售收入约1.4亿元,利润总额基本持平。但是电池极板和动力电池装配两条生产线的关键零部件直到2004年12月仍然存在问题,无法投入生产。
  在2004年以后长达两年的时间内,公司电池极板和动力电池装配生产线改造仍然没有进展。2006年12月12日,包钢稀土又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日本三樱工业株式会社签订合同,由三樱株式会社对这两条生产线进行改造,合同总金额为8.7亿日元,约合5924.7万元人民币。2006年,稀奥科电池极板公司和稀奥科动力电池公司分别亏损1829.57万元和2067.94万元。
  在2007年年报中,包钢稀土披露两条生产线技术改造已经完成,可以生产出合格产品。不过2007年,稀奥科电池极板公司和稀奥科动力电池公司依然亏损严重:电池极板公司当年营业收入只有253.38万元,净利润为-9785.07万元;动力电池公司营业收入为9.76万元,净利润为-1.01亿元。
  2008年上半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高涨,寻找替代能源成为了热门话题。但是令人惊奇的是,2008年公司这两家具有新能源概念的子公司仍然未能扭转亏损局面。由于产品仍处于市场开拓阶段,且生产未达到设计产能,稀奥科镍氢电池极板有限公司和稀奥科镍氢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去年分别亏损了2659.08万元和3465.50万元;截至年底的净资产则为-1029.82万元和-2074.13万元。

  记者调查
  美方生产线难以稳定生产
  从1999年到2008年,整整10年时间,包钢稀土作为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前后至少投入了5.64亿元(以截至2002年底投入金额5.04亿元加上支付日本方改造费用5900余万元估算,不包括发生的其他费用)在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上。目前却仅仅只有其中的贮氢合金粉生产线能够正常生产,盈利能力也相当一般——根据公开信息,2005年以来公司所生产的贮氢合金粉主营业务利润率均在10%以下,2007年仅有6.47%,远远低于当初公司所预计的20%的销售利润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公司这次的投资失败呢?
  一位曾经去上市公司调研、并长期跟踪公司的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包钢稀土在镍氢电池项目上之所以搞了10年还没有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当时向美国方购买的技术和产品本身就有问题。美国方的技术当时仅仅处于试验阶段,不能投入工业化生产。在经过日本方的改造后,电池极板和动力电池装配生产线虽然能正常生产,但是这条生产线又面临着新的问题。当初公司将生产线定位为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但是现在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磷酸铁锂电池出现了。从成本上考虑,磷酸铁锂电池大大优于镍氢电池。由于公司镍氢电池生产成本仍然偏高,因此公司要想盈利,只能提高价格。但是价格一提高,客户可能就多数更愿意选择早已应用广泛的铅蓄电池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公司两家生产镍氢电池的子公司去年依旧亏损。
  随后,记者致电包钢稀土,公司证券部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他向记者介绍道,当时公司引进的美国方——欧瓦尼克是一家实力很强的研究机构,在镍氢电池的研发领域处于当时世界领先水平。但是当初公司没有意识到这种技术运用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上,会存在一定问题,将美方中小规模生产线的优势给复制扩大了。如果仅仅搞小规模生产,美国方技术生产出的产品是合格品。但是一旦投入工业化,这条生产线的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不够,不断出现问题。
  “由于这条生产线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一出问题就得由美国人背着配件从本土过来进行维护,但是却仍然一直达不到安全稳定生产。到2006年美国人可以说是失去了信心,我们通过国际公开招标,就引进了日本公司樱工业株式会社对这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截至目前,这条生产线已经能够稳定生产了,但是由于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市场需求太小,因此这两家子公司依然处于赔钱状态。”
  公司动态
  包钢稀土将转向汽车用动力电池
  包钢稀土的这位负责人还指出,这两家子公司失败了,公司肯定损失比美方更大:“目前美方还是持有两家公司25%的股份,平心而论,由于当时美方是用技术出资的,因此他们并不存在赔钱问题,倒是公司在这几年陆续投了不少钱进去。这个项目失败对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公司投资任何项目,都会更加谨慎。”
  在目前新能源相当热门的情况下,公司对这条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将如何处置?这位负责人表示,公司可能将向做汽车用动力电池方向做努力。“虽然公司对镍氢动力电池装配和镍氢电池极板生产线全额计提了减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彻底放弃。目前贮氢合金生产线已经达成并能安全生产,电池极板和动力电池装配生产线也没有完全停产。从政策导向来看,现在国家要发展动力电动汽车,公司镍氢动力电池和镍氢电池极板可能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我们现在正在向做汽车用动力电池方向努力,也和一些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的企业沟通过。毕竟我们在镍氢动力电池上做了那么多年,投入那么多钱,还没有见到效益。”
  至于磷酸铁锂的出现是否会给公司镍氢动力电车运用于汽车领域有所阻碍,这位负责人认为,虽然从成本上看,磷酸铁锂电池更有优势,但是磷酸铁锂电池要做到技术成熟还需要一定时间,也还没有达到电动汽车装配阶段。而镍氢电池运用到混合动力汽车上已经几年了,技术已经趋于成熟。特别是丰田普锐斯目前的镍氢电池混合动力汽车已经有100万辆之多。因此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成熟以前,镍氢动力电池还是有它的空间的。
  包钢稀土在目前新能源投资如火如荼之际,公司会不会利用资源优势,在镍氢动力电池以外的领域进行产业链延伸?该负责人表示,公司刚刚公告将要投资的年产15000吨的高性能磁性材料 (钕铁硼系列产品)产业化项目,其实就是考虑到目前新能源中的风力发电机和混合动力汽车都要用到钕铁硼,另外钕铁硼在核磁共振、磁化设备等许多领域都有运用。
  “钕铁硼不算新能源,但是在新能源领域有着广阔的运用空间,而且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此次投资这个项目,公司吸取了镍氢动力电池项目的教训,对这个项目是进行了谨慎研究的。从风险上来看,由于与这个项目有关的专利权大多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只要公司能够规避一些专利权限制,这个项目风险其实是比当时公司做镍氢动力电池要小得多的。”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预计在钕铁硼项目建成以后,每年将增加销售收入17.5亿元,增加净利润1.7亿元。

责任编辑:仁可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