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成员企业下半年将联合减产10%-15%

2007年08月03日 0:0 624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铜资讯

        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CSPT)8月2日正式宣布,经CSPT总经理办公会共同商议,2007年下半年CSPT9家成员企业电解铜将联合减产10%-15%。
  据CSPT组长杨军介绍,今年上半年由于国内铜冶炼产能进一步增加,进口铜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上海期货交易铜期货和国内铜现货价格一直远远低于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期货价格,国内外比值严重倒挂;进口铜精矿加工费价格一直持续下降,使得国内铜冶炼企业在进口铜精矿加工生产中每吨电解铜要产生几千元的亏损,长此下去,企业生产难以为继,也不利于国内铜冶炼企业健康发展。对此,CSPT总经理办公会共同商议后,决定2007年下半年CSPT成员企业将联合减产10%-15%。同时,CSPT成员企业将继续关注国内外两个市场价格比值变化,随时磋商,将进一步采取有效的联动措施,推动中国铜冶炼行业又好又快发展。
  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2003年成立,现有9家企业组成: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云南铜业(集团)公司、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白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烟台鹏辉铜业有限公司和赤峰金剑铜业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CSPT成员企业铜精矿进口量290多万吨,占全国进口量的81%以上;电解铜产量198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8%。(完)


新闻链接:

中国冶炼商恐被迫减少铜精矿进口
(7月18日 上海证券报)

       国际铜冶炼加工费年中谈判刚刚结束,中国的铜冶炼商不得不面临铜精矿供应吃紧这一最现实的问题。昨日(17日),记者获悉,CSPT(中国铜原料联合谈判小组)9家国内主要铜冶炼商上周末在上海召开了相关会议,讨论目前的市场形势,虽然有企业提出减少铜精矿进口以及减产,但9家企业并未达成共识或者协议。
       英国商品研究所(CRU)北京代表处分析师池克告诉记者,目前中国铜冶炼商如减少进口铜精矿和减产也属于被动之举,因为现在国际铜精矿供应吃紧,现货市场拿货非常困难,长期协议供应的铜精矿也无法满足冶炼商的需求。刚刚结束的铜冶炼加工费谈判结果与去年底基本相同,接近60美元/吨和6美分/磅,没有价格分享条款,中方企业盈利比较困难。
       据了解,由于铜精矿吃紧制约了国内铜冶炼商的产能利用率,一般企业的产能利用基本在80%以下,而正常情况下应在88%左右。自有矿山供应铜矿的企业日子会稍微好过一些,但单纯依靠进口铜矿的企业开工率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知情人士透露,在CSPT召开的会议上,虽然有企业提出减少铜精矿进口以及减产,但各家企业都有自已的想法,尤其是规模大的企业贸然减产所带来的损失也不小,对此有所顾虑,而且CSPT只是在中国企业与国外供应商进行铜原料谈判时发挥作用,并不是行业的一个的联盟,对行业的产能、产品价格并未有过具体指导,因此在会上各企业对此并未达成共识,企业应该会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市场形势来安排生产经营。
       业内人士分析,去年年中谈判时,CSPT成员企业就传出将联合减产以削减铜精矿进口,增强在铜原料价格谈判中的优势和话语权,但实际似乎并未得到有效执行,结果在年底谈判时,加工费大降,连最有利的价格分享条款也丢掉了。最主要原因还是国内产能近两年增长过快,对铜精矿需求缺口大,而国外铜矿供应商已基本形成垄断形势,与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较为类似。
       有分析人士认为,一些大企业在铜加工领域拥有一定优势,可以将铜矿冶炼成精铜后进行深加工,在下游谋取合理的利润来补贴上游环节,因此这些企业和自有矿山的企业不会轻易减产。而且近期仍有数十万吨的铜冶炼产能将投入使用,即使减产可能也达不到效果。
       有消息称,烟台鹏晖铜业有限公司计划将铜精矿使用量削减30至40%。鹏晖铜业是CSPT的成员。CSPT成员九大铜冶炼企业包括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等。2005年CSPT成员企业(8家)电解铜产量169.7万吨,占当年全国电解铜总产量的66.7%,进口铜精矿314万吨,占当年全国总进口量的77.5%。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