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成本居高不下 大学生求职:期待“减负”

2009年04月24日 16:48 114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人才资讯

   正值大学生求职高峰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们纷纷开始“赶场子”、“撒简历”,四处奔走于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随之而来的就是费用问题,简历制作费、通讯费、交通费,以及实习费、就业推荐费等等,他们的就业成本究竟有多高?记者对此作了调查。

    求职成本居高不下

    “今天投了7份简历,还没有收到企业的答复。”在4月18日本报主办的大型公益招聘会现场,江西师范大学毕业生张莉如此表示。她手里拿着两种颜色的简历,“一般的企业就给黑白的,比较好的企业就给彩印的。”一份黑白简历打印费1元,彩印的是2元。一场招聘会下来,张莉仅简历的费用就达10元左右。

    实际上,这是张莉所参加过的成本最低的招聘会了。“有些招聘会甚至还要收门票。”在南昌本地求职的主要花费是往返招聘会的交通费和制作简历的费用,在外地求职的费用则更高。3月份,张莉利用1个月的实习期到福州找工作。“每天不是在去招聘会的路上,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期间,她参加了十多场招聘会和十多家公司的面试,“光简历的费用就花了几百元。”但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在花光了3000元“求职经费”后,她回到了南昌。

    “西装1500元、简历费300元、交通费2000元,还有伙食费、住宿费……”南昌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专业的刘波一年来找工作的费用,竟然有近万元。上海、南昌、宜春、广州都留下了他艰辛求职的脚步。比张莉幸运的是,他最终在广州找到工作,“月工资1500元,差不多工作一年才能把找工作的投入挣回来。”

    实际上,大学生求职“自我包装”的开支仅仅是整个求职成本中的一块。缺乏实践经验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瓶颈”,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前要到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不少企事业单位都会收取实习费,根据专业和单位性质的不同,实习费从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这同样大大增加了学生的求职成本。

    此外,很多学校还向毕业生收取几百元不等的就业推荐费。据了解,收取这部分费用的主要是一些高职院校。一位高职院校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也向毕业生收取200元至300元的就业推荐费,主要用于学生报到的路费、支付中介机构的就业费等。江西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在成功推荐就业的前提下,可在不超过每人300元的额度内收取招聘服务费。但记者获悉,许多学生通过网上向有关部门投诉,有的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收取的就业推荐费远远超过300元的标准,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南昌市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就业成本正在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接受调查的七成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希望的就业成本能在1000元以内,但往往花费都达到两三千元,高的甚至超过万元。“过高的求职成本成了大学生求职的‘拦路虎’”。

    “过度包装”无益求职成功率

    “大学生求职成本过高,与就业形势和大学生求职观念都有关系。”南昌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祝振平告诉记者。许多大学生在求职时存在盲目消费现象,在简历、形象包装等方面投入过大,这说明目前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还不到位。

    南昌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中心主任、高级职业指导师李春江认为,事实上,精美的简历对提高求职成功率的帮助并不大,“一封求职简历超过400个字,效用度只有25%。”据南昌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为了能有效地推荐自己尽快尽早上岗,很多同学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精美的个人简历,平均花费200元左右。虽然学生应聘时的形象很重要,但这不等于说就必须有名牌服装,穿着只要大方得体就可以。招聘者更注重求职者的专业知识,以及沟通、交流、应变能力,耗费大量的财力用于“自我包装”属于过度消费。

    “造成学生求职成本过高,很大程度上与大学生没有接受好的职业指导有关。”祝振平表示,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希望通过“自我包装”来赢得招聘单位青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暴露出学生们没有树立理性的求职观,如许多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盲目地跑到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去求职,这带来了巨大的求职成本。应该给学生有效地传递就业市场的信息,并教授学生一些面试技巧和求职过程中合法权益保护等可操作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以消除这种过度消费现象。

    为大学生求职“减负”需多方努力

    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下,各级政府都在陆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李春江认为,应该通过政策手段来为大学生求职“减负”,这需要学生、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努力,让大学生能够轻松踏上求职旅程。

    李春江表示,减轻大学生的求职成本,应该有政策措施保障,如就业推荐费本来就应该属于公共服务,也就是学校应该承担的工作内容,理应无偿向学生提供,这种收费或应取消或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支付,而不能由学生掏腰包。而我省正在实施的见习基地计划,则能够减轻大学生实习的成本,政府可采用向大学生发放“见习券”等方式,对实习单位给予一定补贴,单位按接收实习生的数量来领取政府发放的一定补贴,这样既刺激单位接收大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也减轻了大学生的成本。

    “减轻大学生就业成本,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一方面要让利于大学生,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各项收费的监督。”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告诉记者,大学生求职成本过高现象的存在,除了大学生自身的观念,整个就业环境也需要改善,甚至有些企业还要求大学生缴纳各种押金,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关键还要监督这些措施执行到位,不能把大学生当成“唐僧肉”。在眼下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涉及大学生群体收费的相关单位,应该本着理解、关爱大学生群体的角度,给予相关费用的减免,切切实实降低大学生的求职成本。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