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吞噬银行理财收益 QDII密集推出受热捧
2007年09月28日 0:0 86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QDII投资价值开始凸显
理财产品销售的冷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赚钱效应。A股市场高位震荡,上涨越来越艰难,A股基金接二连三挂出“免战牌”。相比之下,美元降息和直投港股双重预期下的香港股市异常风光。周一,恒生指数和恒生国企指数双双突破了26000点和16000点,再创新高。其中,国企指数大幅扬升4.54%。
已发行的银行系QDII,出现业绩回升,一改之前的“苦恼”形象。中行首款股票QDII——中银稳健增长(R),9月25日公布的净值为1.2454元,较8月20日一度跌破面值时的0.9948元,上涨了25.19%。建行首款股票QDII——“海盈1号”,最新披露的9月20日净值,也已由此前跌破净值回升至1.0148元。业内人士称,从工行、东亚等银行QDII的投资方向看,估计都在近期的港股大涨中获利不菲。
若单从8月下旬以来表现看,个别QDII甚至跑赢了同期的上证指数。中银稳健增长(R)上涨25.19%的期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17.79%,上证50ETF是16.46%。
对于投资者来说,尽管A股市场和香港市场都处于创新高的阶段,但港股的估值低,市盈率优势明显。有关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6年的上证指数年涨幅分别为19.18%、57.13%、-20.62%、-17.52%、10.27%、-15.40%、-8.33%、130.43%。而在同期,每年都有比A股市场更加风光的境外市场。即便在A股市场走得最牛的2006年,香港恒生国企指数也上涨了78.13%。
中行人士称,虽经历了大幅上涨,但很多新兴市场地区股票的估值,仍远低于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水平处于10至20倍之间。QDII投资价值之一,是综合经济增长和股票市场的估值水平,在全球市场配置资产,从而分散风险。
产品差异化设计明显
QDII密集推出,中行第二款股票QDII发行结束,建行第二款股票QDII紧接着登场。基金公司的QDII发行更热闹,率先问世的南方QDII基金,发行首日吸引了近500亿元的认购资金,外管局破例增加150亿元的购汇额度。华夏QDII基金同样受到热捧,海富通、嘉实基金及上投摩根的QDII产品也在紧急备战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QDII的产品设计变得各有特色,差异化竞争悄然登场。较之首批银行系股票QDII纷纷瞄向香港股市,近期发行的QDII涉足范围更加广泛。同样是第二款股票QDII,中行投资于新兴市场,建行盯上亚洲市场。据悉,有的QDII还打算投资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市场。
从已有的QDII运作看,产品挑选很有讲究,直接关系到理财收益的高低。在次贷风波稍有缓解的反弹中,中行QDII的表现明显优于建行QDII。建行QDII8月21日和9月20日的单位净值,分别是0.9304元和1.0148元,反弹力度不足10%。而中行QDII的同期反弹,超过了20%。两者收益的较大差异,缘于投资目标的差别。上述两家银行的QDII均“借道”境外基金,中行的最终投资方向是香港股票,建行QDII则是亚洲太平洋地区,其中澳大利亚股票占很大比重。
业内人士称,QDII的挑选首先不是发行人,而是目标市场。单一市场投资与全球分散投资不同,新兴市场投资与成熟市场投资不同,香港市场投资与亚太市场投资不同。从大的范围上讲,有的QDII属于结构性产品,收益与风险也有不同。投资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偏好加以挑选。
此外,差异化竞争还体现在费率上。已有的两个QDII基金产品,华夏QDII基金的费率高于南方QDII基金。华夏QDII基金的赎回费率为0.5%,南方QDII基金则对持有2年以上免赎回费。中行和建行QDII的申购费均低于QDII基金,差别在于,中行对持有2年以上免赎回费,建行则收取0.5%。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