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稀土”
2007年09月30日 0:0 3064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战略元素”仍在贱卖
有权威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资源工业储量9261万吨,我国稀土工业储量达6588万吨,占全世界的71.1%。而包头一地的储量就达5738万吨,占中国总储量的87.1%。
这是包头的优势,也是中国的优势。那么,这种“中国优势”发挥出来了吗?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相关人士坦言:拥有优势,但至今尚未充分发挥。
有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出口国,近几年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65%左右,2004年出口5.33万吨,金额4.95亿元,出口到74个国家和地区。上述数据表明,拥有“战略元素”绝对优势的中国,其实并不具有“战略优势”,而仅仅具备资源优势而已,事实上资源优势目前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和战略优势。
“虽然稀土作用巨大,但如果只卖稀土,矿物经济价值并不大。”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群书记阎斌说。
目前,全球稀土资源大国主要有中国、美国、独联体、澳大利亚和印度。在中国稀土崛起之前,美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但近年来美国已从稀土原料产品领域和稀土原料供应市场逐渐淡出,实际上已成为稀土净进口国。
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稀土产业发展办公室主任李振宏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由于包头的稀土与铁共生于一体,而且是露天开采,因此采矿与选矿的成本都比其他地区低得多,因此售价也便宜。加上国内目前连50%的稀土元素都消化不了,这样只能依靠出口,而出口又受国家配额限制,所以厂家不愿提价,致使国外原来进口稀土精矿的公司转而购买我国的稀土产品。价格问题恐怕是主因,当然也不排除其出于资源战略上的考虑。
启动稀土“保卫战”
“目前,包头稀土高新区正在辖区内规划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园区,并以此为依托,打造稀土新材料及应用产业集群,延伸稀土产业链,实现产业升级。”李振宏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介绍。
“规划现在已经做好,相关招商引资工作正全面铺开,我们的压力很大。但真的不能再廉价地出售稀土精矿了。”李振宏的话语中充满着焦虑。
据悉,为拉长稀土应用产业链,包头市政府专门发了文,决定从2007年8月开始,首先对与磁性材料相关的镨、钕、铽、镝等元素的氧化物实行统一定向销售,优先、优惠供给稀土高新区内从事稀土深加工的企业。“这种做法也算是打响了保护稀土元素的第一枪吧。因为稀土元素太金贵、太重要了。”李振宏强调说。
稀土产业发展步履艰难
据了解,稀土产业初级产品与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比率为1∶24。目前,内蒙古稀土矿产一年生产约9万多吨,但自用率仅为50%。一些单一稀土和混合稀土金属却很低,有的仅为33%,少数深加工产品的自用率仅为5%左右。随着稀土资源加工深度的不断延伸,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增大,而包头稀土产品的自用率却不断下降。包头现有稀土原材料企业30家,而终端应用企业却只有9家。包头的优质稀土原材料只能大量地供给国外稀土深加工和应用企业。
李振宏坦言,在发展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上,内蒙古并不具备优势。虽然稀土产业作为内蒙古的特色产业,但除包头稀土高新区对区内稀土企业有扶持政策外,国家和自治区、包头市一直没有出台过针对稀土产业的扶持政策。
“土地资源紧缺也是一大瓶颈。更大的瓶颈是人才和技术。稀土应用行业专业领域多且复杂,而且稀土领域中的科技进步很快,需要大批的人才和技术。尤其是永磁电机、镍氢电池、节能灯方面的人才更为奇缺,研发力量薄弱,限制了内蒙古稀土相关产业的发展。”李振宏说。(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