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筹稀释效应显 A股震荡难免
2007年10月10日 0:0 74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A股市场稀释效应显现出市场品种受到资金关照的程度将体现在品种差异上,从历史经验看,许多品种在新股或权重股资金开始集中过程中,品种将体现为明显的成交差异性,差异性的体现将导致A股股价、表现和品种的多方位差异。从目前看,即有品种交易数百手的大手笔,也有数分钟一手两手的成交,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以香港股市为例,近期香港市场连创新高,但从每日成交量看,即有大手笔的汇丰控股、中国平安、中国石油等,也有数日内开不出盘的大量“仙股”群体。从中国未来A股市场的发展看,如果市场化严格执行,多层次市场得以推出,市场以经营业绩、投资回报、价格估值等参考指标来进行股市投资的话,相信在稀释效应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就会体现出品种明显的成交、股价等差异性来,尽管目前A股市场仍然没有明显的体现出来,但稀释效应和股市成熟的步伐将加快、加大这种差异性的出现。
从基本面看,大盘股陆续上市所沉淀的资金将形成明显的稀释效应,而目前A股平均P/E已突破60倍,说明市场估值因素正在弱化,风险累积已较大。预计9月CPI将继续走高,因此不排除央行在10月采取加息政策。10月份大小非的流通市值将达到超过2000亿元的规模,未来的市场将很快迎来年内第二个流通高峰期,这将为市场增添短期调整的压力。
A股市场近期出现的稀释效应仍将继续发展,但这种稀释效应导致的品种成交不平衡将使得许多品种表现将体现为明显的差异性,成交量是股价的最重要支撑,一部分股票将在稀释效应的作用下,产生明显的股价下跌或上涨,而最终的平衡极限打破后,其引发大的震荡将不可避免,从A股效应因素及基本面变化来看,这种因素影响的市场大震荡将可能随时出现。(九鼎德盛 肖玉航)
两大主线把握大盘6000点战机
周一,银行、地产等阶段性较为滞涨的权重蓝筹股大涨,而节前持续大涨的煤炭、有色等强势蓝筹出现调整或者剧烈震荡走势,这显示基金等超级机构围绕三季报,及未来股指期货的调仓工作仍在继续,这也同样加大了市场强势震荡幅度。
在此背景下三季度预增股中的阶段性滞涨品种,以及低价滞涨股成为市场主流涨停焦点,这一趋势在短期有蔓延之势。由于“十七大”召开在即,主流机构普遍预期短期政策面将较为温和,如果市场不出现过度连续暴涨,估计受到政策强力调控的可能性不大。从技术面看,市场在短期强势震荡确认周一向上突破的有效性后,在“十七大”结束之前,短期向5800点至6000点继续上攻趋势明显,这将为三季度滞涨预增股,以及低价滞涨股两大热点活跃提供难得机会。
从中卫国脉(17.50,1.59,9.99%)、双良股份(14.76,1.34,9.99%)等三季度预增股涨停显示,三季报业绩浪行情已拉开帷幕。但由于“十七大”之后,股指期货推出预期增强,基金等主流机构在“十七大”之后操作动向存在较多变数,对于三季报业绩浪行情不可盲目乐观,尤其是很多绩优蓝筹普遍高估的大背景下,更应注意对于一些持续大涨,早已提前透支三季度业绩增长预期的绩优蓝筹股。在正式公布三季度预增或业绩的情况下,如果业绩增长幅度或者业绩低于市场预期,未来业绩成长性又较为一般的情况下,则意味着股价潜在泡沫较大,很容易成为未来机构调仓兑现阶段利润的重要对象,盲目追高则意味着风险。
这就提醒投资者想挖掘三季报预增牛股,光有业绩预增是远远不行的,必须关注两大关键因素:第一,业绩是否为超预期增长,只有超预期增长幅度大的股票,受到市场追捧的可能性才会更大;第二,在业绩公布之前走势又较为滞涨的股票,业绩预增或者超预期增长,在机构普遍采取防御性操作下策略才能更容易吸引市场买盘。周二白酒类、工程机械类等蓝筹大涨,就属于三季度业绩预期较好,而阶段性走势又较为滞涨的类型。
市场向6000点上攻的乐观预期,与个股热点分化现实碰撞,决定十月操作应避免盲目追高,重视防御的稳健性操作才能跑赢市场。顺应这种稳健性、安全操作潮流,严重滞涨低价股的报复性补涨渐趋火暴。对于严重滞涨的6、7元低价股,只要业绩不过度亏损,一般情况下微利或微亏,均不会影响股价的正常运行趋势;而如果业绩有了一定程度改善,往往会刺激股价大涨,对于那些业绩超预期增长的低价滞涨股,最有可能诞生短期大幅上涨的牛股。(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