缔造“铟业欧佩克” 中国铟瞄准争取国际话语权
2007年10月12日 0:0 24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10月11日,中国国际铟业论坛在广西柳州举行,来自中国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有色金属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就中国铟工业发展现状和对策、世界铟的市场前景等众多课题进行研讨。图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潘家柱在论坛上致辞。 中新社发 蒙鸣明 摄
5月10日,世界首个铟金属交易中心在广西柳州高新区开业,中国是最大原生铟出口国,此举拟通过整合资源优势,形成国际铟交易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 中新社发 蒙鸣明 摄
中新社柳州十月十一日电 二OO七中国国际铟业论坛今天在广西柳州举行,来自中国及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有色金属行业专家和企业家共同就中国铟工业发展现状和对策、世界铟市场前景等众多课题进行研讨,为中国铟业的发展提供思考和方向。
据广西铟协会会长姚文治介绍,铟是一种稀缺稀贵的金属,广泛用于新材料、电子工业、核工业和航天航空等高科技领域。中国是世界最大的产铟国,也是最大的出口国,原生铟产量占到全球原生铟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但由于国内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主要以生产粗铟和精铟等低端产品为主,国内没有象“欧佩克”那样的组织来协调价格,一直以来铟出口的定价全都被日本等主要消费国掌握,中国铟的价格长期与其稀缺性背离。
姚文治说:“从二OOO年开始,随着铟提炼技术的突破,柳州市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主要的铟生产基地,全国具备铟出口资质的企业有近三分之一集中在柳州,铟产量占全国百分之三十五。今年五月在柳州成立的广西铟谷有色金属交易中心就是要缔造一个‘铟业欧佩克’,形成国际铟交易集散地和价格形成中心,在源头上实现对世界铟市场的影响。”
随着铟在新兴高科技领域应用的日益突出,已成为各国重要的稀有战略资源。从二OO六年开始,中国出台对铟出口企业进行资质认证、对铟的出口实施配额管理以及征收百分之十五的出口关税等一系列调控措施,加大对铟出口的控制。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秘书长曹宝奎在论坛上表示,协会已经向国家建议,将铟列为国家一级战略资源储备范围,并将利用出口供货资质和配额管理,进一步提高经营的集中度,逐步向优势企业集中,改变目前过于分散经营的局面。(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