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频出意在通胀 基准利率仍有调整空间
2007年10月17日 0:0 95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年内第八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将于10月25日起实施,这是继本月11日1500亿元央行票据的发行之后,管理层祭出的又一重拳。业内人士表示,这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之下,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货币政策之一,意在遏制通货膨胀,并不是完全针对资本市场而言。
确实,尽管政府已经运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以及调整出口退税,发行特别国债等一系列举措,但流动性过剩的格局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仍然很大,通胀压力也依然较大。众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次准备金率的上调并无重大影响,但由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仍然居高不下,随后可能会出现基准利率的调整。
有银行人士认为这是“加息三部曲”之第二步。之前发行的1520亿定向央票为第一步,之后还将有上调基准利率之第三步。该人士预测,9月CPI数据公布后,央行即会走“第三步”。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工具之一,调整准备金率的效果往往不如调整基准利率。
与众多专家看法一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7.04,0.50,7.65%)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同样认为本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他解释说,现在经济增长很快,股市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股市运行反应的是经济增长,而货币政策针对的是经济发展过快。
确实,国庆长假之后的五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在各个大盘股的带动下屡创新高,累计涨幅达6.21%。而本周一在宝钢股份(20.80,-0.49,-2.30%)、中国联通(11.39,-0.30,-2.57%)、中国石化(25.10,-0.46,-1.80%)等沪市上市的大盘蓝筹股的强劲上涨带动下,上证综指一举突破6000点关口,收于6030.09点,最高6039.04点,全天上涨了2.15%。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将压缩银行的贷款规模,对其盈利能力造成一定影响,亦会对资金推动型产业(如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来源产生影响。虽然央行称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是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同时,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中信证券(112.65,6.65,6.27%)债券销售交易部执行总经理高占军称,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主要原因是9月因央票到期而投放的货币并没有集中回笼,假期结束后,回笼资金的紧迫性显现。加之近期国际收支继续大幅盈余,热钱大量涌入,需要进行对冲。
郭田勇表示本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而定的,根据最新公布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货币供应量(M1和M2)继续增高,说明流动性有增无减,通胀压力并没有缓解,因此央行再次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
对于很多专家认为加息幅度会提高到54个基点的观点,郭田勇并不是很认同。他认为根据猪肉价格的下降,未来CPI很有可能继续放缓,同时,由于美联储降息,给中国加息带来很大压力,因此加息很有可能继续保持27个基点的幅度。他认为年内央行还会再次加息。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