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有色金属产业从大山走向世界

2007年11月05日 0:0 1359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有色金属行业源源不断进口矿产品原料,进行深加工后再把产品销往国外市场……记者近日从河池市开放示意图上看到,该市有色金属产业已构筑起面向五大洲的购销网络,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形成了面向世界的开放格局。
  河池是中国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初步探明有46类矿种,金属保有储量850万吨以上,总价值达700多亿美元。其中,锡金属储量占全国储量1/3。
  在2001年之前,坐拥“金山”的河池,却一直处于“肥水流往外人田”的尴尬境地:由于无序开采,大部分矿产品原料销往市外,国内有色金属企业蜂拥而来抢购矿石,河池一度成为全国最大的有色金属原矿输出地;由于技术落后,深加工水平低下,全市有色金属企业仅能生产出近10种初级产品,没有实现就地增值,根本无法参与市场竞争,有色金属产业年产值一直徘徊在20亿元以下,2000年有色金属产品出口额仅为1672万美元。
  2002年以来,河池市确立依法依规、科学有序、安全高效的有色金属产业发展道路,实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开放带动战略,大力调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从地下发展到地上,从粗加工向深加工延伸,从单一采选向采选、冶炼、深加工多元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河池有色金属产业已初具规模,目前有色金属年采选能力达530万吨,年冶炼能力达70万吨。
  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河池组织专门小组追踪世界有色金属深加工的新技术、新产品,创建了有色金属人才小高地和产学研基地,在全国招贤揽才。如今,全市已经汇集各类有色金属产业人才1.81万人,其中院士2人、博导6人、博士24人、硕士13人。在人才的支撑下,河池已有多项冶炼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发并掌握了通过矿渣回收提炼出铟、铋、镉、金、银等贵重金属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有色金属高新技术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8000吨。
  在开放带动战略的引领下,河池有色金属产业从大山走向世界,从中国主要有色金属原矿输出地变为主要输入地。2006年,全市进口矿产品原料12.6万吨,进口额9946万美元;2007年1-9月,进口矿产品原料已达10.32万吨,金额达9090万美元。进口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南非等16个国家。
  开放格局的形成,极大拓展了河池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空间。2006年,全市有色金属工业产值超过79亿元,实现利润10.46亿元,占工业利润的75.9%;今年1-9月,完成产值82.62亿元,同比增长52.79%。有色金属产业已重新成为支撑河池经济发展的第一支柱。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