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人才还要会用 葡萄园老板智留大学生

2009年04月21日 10:16 116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人才资讯

  今年,市郊农企和合作社纷纷向大学生伸出橄榄枝,同样,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也积极响应 “去郊区农村施展拳脚”的号召。但是,一批批大学生进入 “三农”领域,也对农村基层干部和企业家提出了要求:有了人才,还要会用!

  玉穗坊葡萄园,是奉贤境内的一家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园。葡萄园主人沈玉良告诉记者, 10年前自己只搞优质葡萄种植,最近几年尝试农业旅游,没想到一下子搞出了名堂,不仅葡萄的价格卖到了每公斤40元左右,而且旅游业的收入也逐渐赶上并超过了 “卖葡萄”的收入。于是,他有了进一步追求,要把葡萄品质做得更好,要把农业旅游做得更有吸引力。为此,这几年,他每年在葡萄园中的投入都达到数百万元。

  在这过程中,他还逐渐有了一个认识:要引进几位大学生来“帮”自己。他想要找的大学生,有的要 “帮”他承担起葡萄种植技术一块,有的则要在农业旅游项目开发上 “帮”他进行创新思考。于是,在2002年上海交大王世平教授前来葡萄园进行技术辅导时,老沈就特地拜托王教授,推荐一位大学生,帮他打点葡萄园的日常技术管理。他的唯一要求就是:这位大学生 “人要诚恳”,吃得起苦。结果,过了三年,王教授才终于为他物色到一位合适人选:来自山东的张林山。

  今年26岁的张林山,尽管已经在葡萄园待了4年,但还是一副时尚而前卫的学生模样。在大学里,他学的是植物科学专业,但全班最后只有他一个人到了农业第一线工作,因为他真心喜欢与植物打交道。而老沈看中小张,则是因为他确实诚恳,而且不是个娇气的年轻人,应该能吃得了农业这碗饭,尽管小张所学并不是葡萄种植专业,不能马上发挥作用。

  老沈决定,自己手把手带教小张,做他的第二任老师。他认为,一定要对大学生多一些理解,毕竟他们刚来农村,在情绪、观念和生活上都会有一些不适应,必须引导好。第一年,在葡萄生长的每个关键时节,他都把小张带在身边,告诉他这时应该做哪些事,技术上应该有什么目标。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都倾囊传授给小张。在这过程中,他还特别叮嘱:农业是个特殊行业,不能光凭嘴巴说话,而需要下苦功摸索、观察,一天天、一年年地积累数据。尽管教得辛苦,但小张的确能吃苦,很快就在技术上独当一面,逐渐承担起了整个园区的生产管理重任。

  但是,聪明而勤奋的小张,也会有 “开小差”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小张似乎厌倦了这样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么爱加班了,有同事提出批评,他还颇有情绪。老沈得知后,马上找小张坦诚地交流,告诉他 “现在积累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将来不管走到哪儿都是自己的一笔财富……”这次谈话之后,老沈发现小张有了很大变化:以前,是老沈给他布置种种任务,现在,小张经常主动找到老沈,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老沈觉得自己成功了:这位年轻人已经把这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一个暂时的工作。

  去年4月,小张的三年合同期将满。老沈提前找到他,说是要将他的薪水从当月起就每月增加1100元,并问他: “是否愿意留下来继续帮我?”老沈希望小张能留下来,毕竟自己花几年时间把他带出来不容易,但他也不可能强留小张。他给了小张一周时间去考虑。但没想到,小张在一天后就打电话给老沈,明确表示自己愿意留下来。现在,小张的头衔已是 “总经理助理”,成了老沈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农民企业家不少是小学生,轻易不敢聘用大学生;但既然聘用了,就不能让他们仅仅听老板的,而是要充分发挥出他们自己的创造力。”这是老沈的心得。最近,他又录用了商学硕士小杨,准备加大对农业旅游的项目开发。他相信,这些大学生的点子一定比自己多,一定能把这个农业旅游景点做得更精彩。

责任编辑:mqk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