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资源紧缺,开发国际金矿迫在眉睫
2007年12月07日 0:0 1880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国内资源的紧缺令黄金企业海外找矿迫切性日增,图为罗马尼亚的一家金矿。
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引发了对于黄金首饰和工业消费的双重增长,而物价指数频频走高更刺激着人们对于黄金避险投资的需求,然而与此相对应,中国的黄金资源状况却难令人乐观。业内人士表示,以目前我国的黄金资源消耗指标计算,国内黄金资源服务年限不足6年,由此显现开发国际黄金资源更加迫在眉睫。
黄金资源着眼国外
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部经理任广智昨日在沪表示,我国目前独立的黄金矿山资源保有储量仅为2000吨,每年采出200吨,按1:1.7的资源消耗指标计算,服务年限尚不足6年。他认为,矿山资源具有区域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具有完全满足其发展的所有资源。因此,开拓国际市场用以平衡本国需要是很自然的。
截至2006年,我国黄金年产量为247.2吨,居全球第四位。而中国黄金协会相关人士昨天表示,今年我国的黄金总产量将超过260吨,跃居全球第二位。若以此开采速度来计算,则国内黄金资源所面临的压力将更加巨大。
从全球情况看,目前共计保有黄金资源约14万吨储量。其中全球最大产金国南非的储量约为3.6万吨,是中国的18倍。“所以,国外有广泛的资源市场需要我们去开拓”,任广智说。
据介绍,紫金矿业此前已参与了在南非、加拿大、越南、缅甸、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等国的资源开发。而且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开发海外黄金资源对于国内企业更有优势。以紫金矿业为例,其入选金矿品位已经低到了0.3克/吨,而海外大部分在3-5克/吨。任广智认为,这其中存在着很大的资源可利用空间。
国内黄金资源供应面临巨大压力是毋庸回避的,然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一压力也完全成为中国黄金生产企业“出手”海外资源的有利条件。
和紫金矿业一样,中国许多黄金生产企业已在黄金资源的供应压力之下掌握了低品位金矿的开发技术。其中,主要产金企业已能够处理难以选冶的微细浸染型原生金矿石,这对于开发国外难选冶、无法处理的金矿石矿山具有独特的优势。任广智认为,在进军海外寻找矿产的时候,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充分发挥我国技术优势、而国外又无法开发和选冶的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因国外目前无法处理而低估了价值,但对我国企业而言,完全能够利用现有的技术优势,将国外低估的这部分价值转变为自身的利润。
任广智认为,涉足海外金矿资源最有效的战略是快速收购、兼并或投资入股国外因各种各样问题而被价值低估的矿山企业;但同时也应对当地的法规政策和政治稳定性有充分了解。此外,企业还有必要将投资项目报批国内有关部门,以防止行业内对外的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