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联合报道
虽然中国宝钢(Baosteel)引发一轮有关中国企业可能竞购力拓(Rio Tinto)的猜测,但引起更多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是否能购入这家矿业巨头的拦截性股权(blocking stake,即购入足够股权以阻拦收购提案)。
本周,中国一家财经报纸援引宝钢董事长徐乐江的话称,针对必和必拓(BHP Billiton)对力拓提出的1400亿美元的报价,这家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提出竞争性收购要约的“可能性很大”。
虽然中国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就如何应对必和必拓的并购计划进行了讨论,但外界认为,宝钢或是某个企业财团提出竞争性收购要约的可能性不大。
此次竞购规模会远远大于中国企业任何并购交易计划(徐乐江表示,宝钢需要出价2000亿美元),管理上的挑战将会很大,而且会在澳大利亚面临切实的政治阻力。
确实,除了迷惑必和必拓,徐乐江公开谈论这项计划的动机尚不清楚。
宝钢高管本周三再次拒绝就徐乐江的这次采访置评。
一位银行家表示:“中国拥有收购力拓的资金实力,但没有哪一家企业大到有能力单独进行此类交易。这需要几家志同道合的公司协同行动,而协调这项行动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中国企业曾就如何应对此事向这位银行家咨询。
因此,外界认为,中国政府官员和钢铁集团正在更仔细地考虑另一个想法:购入拦截性股权。
一些银行家已经建议,中国企业仅仅购入力拓10%的股份,可能就足以破坏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然后将其从伦敦和悉尼的交易所退市的计划——这一程序可能需要获得90%的股东同意。
然而,银行人士和律师称,虽然这一策略远比整体收购要便宜,但它也充满了困难。
力拓市值约为1400亿美元,其中77%的股票在伦敦上市,其余在悉尼交易。
力拓在澳大利亚上市的股票价值360亿澳元(合310亿美元),所以,一个中国买家只需拿出36亿澳元,就可以收购10%的股权。
然而,仅仅购买澳大利亚上市股票的10%可能不够。力拓是一家两地上市公司,受相关法律管辖,而澳大利亚商业律师认为,法庭可能觉得90%股东同意就已足够。
为了保险起见,中国买家必须在伦敦和悉尼两地拿出共140亿美元,以确信自己收购了10%的股份。
还有一个问题是如何购入力拓的股票。该公司没有显示出任何帮助中国的意图,迫使买家不得不通过公开市场购入股票。力拓股票在澳大利亚的日均交易额约为1亿澳元,这意味着,获得10%的股权可能需要40个交易日。
对于一个中国买家而言,要想购入大量力拓股票而不被人察觉,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将推升股价。
此外,必和必拓可以尝试利用所谓的协议安排(scheme of arrangement)来构建自己的收购策略——这是另一种合法的竞购架构,只需75%的力拓股东同意即可实现收购。
但是,如果一家中国集团持有力拓15%以上在澳大利亚上市的股份,将引发该国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的正式调查。
中国买家面对的另一个问题是,必和必拓的收购一旦失败,力拓的股价可能会大幅下挫。自必和必拓公布收购要约以来,力拓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5%。
中国钢铁制造商显然不愿见到这两大铁矿石巨头合二为一,但它们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去阻止这次并购。
英国《金融时报》森迪普•塔克(Sundeep Tucker)、杰夫•代尔(Geoff Dyer)、彼得•史密斯(Peter Smith)
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