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并购案将促使中国建立反垄断域外管辖制度
2007年12月18日 0:0 1492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企业必和必拓(BHP Billiton) 于当地时间11月8日称,已向其竞争对手——总部位于伦敦的全球第三大铁矿石企业力拓(Rio Tinto)发出收购意向,但遭拒绝。同时有分析师预计,必要时必和必拓可能启动敌意收购。据悉,矿业集团力拓在尽力击退竞争对手必和必拓收购要约的同时,也考虑向后者发出反向收购要约,以展开所谓的反噬防御。
中国联合钢铁网咨询部铁矿石研究专家杨淑芳向世华财讯表示,近期国内外较为关注这起并购案,从短期来看,对于在原料方面严重依赖进口的中国钢铁行业而言,如果该项并购事成,全世界铁矿石资源垄断程度将更高,则有可能对中国市场产生一定负面影响。而且国内目前相关外资并购的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相关立法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以致中国在应对该类事件时缺乏法律支持。所以,如果中国能够尽快建立反垄断域外管辖制度,将有利国内今后在应对类似外资企业之间的并购问题时,能够有法可依、切实保障国内市场及相关企业利益。
但从长期来看,该并购案即使达成,预计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不会太大。相反,还有可能促使中国公司更积极地收购海外矿产以提高自给度,并加速推进国内市场钢铁产业的整合以更快地改善自身的议价地位。
中国冶金工业信息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透露,2008年全球铁矿石谈判目前已经开始,中国也将参与预谈判阶段。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必和必拓与力拓并购成功,可能影响明年全球的铁矿石价格。
对此,杨淑芳表示了不同观点,她指出,国际铁矿石价格是由供需因素决定的,所以必和必拓与力拓的并购交易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有限。即使并购能够达成,由于这些国际矿业巨头本身的销售利润就已经很高,所以他们并购后大幅提价的可能性较小。虽然08年铁矿石价格有可能较07年进一步上涨,但是预计到09年时,随着产能的扩大,铁矿石价格相较08年不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按照中国目前的规定,总部在国外的“真正的”外资企业之间的并购无需经过中国政府的反垄断审查。然而在国际上,已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将总部在国外的“真正的”外资企业之间的并购纳入反垄断审查行列,有一些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在母国获得批准,却在其他国家、地区被否决,最终导致并购流产。如2000年10月通用电气和霍尼韦尔两大美资跨国公司协议合并,在母国获得了美国司法部的批准,但被欧委会驳回,结果这起兼并案最后失败。
此外,有国内媒体近期报道了宝钢计划收购力拓的信息。世华财讯就此相关事宜致电上海宝钢集团进行询证时,其宣传部工作人员孟海彪表示,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已于12月7日在公司网站上发表声明指出,有关宝钢计划收购力拓的报道不属实。对于必和必拓宣布收购力拓的信息,有关国家的钢铁企业都在关注和研究。宝钢认为,必和必拓启动对力拓的收购计划对全球钢铁工业以及有色金属行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宝钢正在密切关注,并将继续跟踪、评估这一事件的发展。
综合外电报道,力拓曾表示,必和必拓向其提出的价值约1,400亿美元的全股票收购建议“大大低估了力拓价值及其前景”。据称为击退必和必拓要约,力拓正对诸多备选方案进行考量,其中包括出售资产,以及其他能够提升股东价值的举措。
据了解,欧盟也正就这一案展开调查。目前欧盟委员会一调查小组正在就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合并进行调查,并且有权否决这次合并。由于担心力拓与必和必拓的合并将给全球铁矿石市场造成无法接受的冲击,欧洲钢铁工业联盟(Eurofer)正计划将其提交欧盟委员会处理,而先前欧盟委员会曾许诺进一步满足欧洲各行业对铁矿石等原材料的需求。
此次欧盟委员会将听取力拓和必和必拓主要客户的意见,这也是调查的重点之一。据悉,尽管力拓与必和必拓的大部分铁矿石出口到中国和日本,但这并不影响欧盟委员会行使否决权。
如果必和必拓收购力拓案顺利达成,将会成就史上第二大并购案。迄今全球规模最大的并购案发生在1999年11月,当时,沃达丰通讯公司(Vodafone Group PLC)以1720亿美元收购了德国的Mannesmann公司。
所谓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问题,是指当位于本国领士以外的外国企业在境外实施的行为,对本国的相应的市场内的竞争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时,在多大的程度和范围内,本国的反垄断法可以适用于该外国企业的行为的国家管辖权问题。迄今为止,在颁行反垄断法的国家中,已经有50多个国家对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作了规定。对以上国家关于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法律规定的考察,表明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已成为反垄断法立法的普遍趋势。 (世华财讯)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