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经济晴雨表作用仍待强化
2007年12月26日 0:0 105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毋庸置疑,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股市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今年沪深股市总市值突增至33万亿,占GDP比重增长至150%,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美国和英国的水平。从股市市值与GDP比率这个指标看,我国股市的经济晴雨表作用已经显现。
但是,上述指标是存量指标,从流量指标看,即上市公司股市融资额与银行贷款融资额的比率,我国股市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非常低。我国境内股票筹资与银行贷款增加额的比率长期以来徘徊在10%以下,2006年底也只有8%,远远低于美国和英国。这一指标说明,虽然我国挂牌上市公司的名义市值较高,但其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活动却并不活跃,远远低于银行贷款的水平。金融部门经济晴雨表的功能更多地体现在银行系统。
从上市公司在国民生产中所占比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各项经营指标占比还较低,对整体经济的代表性还不够。截至2006年末,我国工业企业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达45644亿元,占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15.96%。2006年上市公司缴纳所得税为1455亿元,超过当年全国企业所得税总额7020亿元的20%。很难想象,占比不到20%的群体能够很好得反映整体的情况。
从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中所占比例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并不均匀,不能完全代表国民经济的主要行业。从2006年底数据看,我国采掘业、金属非金属、电力煤气业的上市公司较多,上述三个行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占整个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2%、20%和15%;营业收入占整个行业的比例分别为60%、16%和11%;净利润占整个行业的比例分别为19%、25%和25%。但电信业就缺乏有实力的上市公司,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行业巨头并未在国内上市,电信类上市公司的资产、营收、利润在整个行业内微不足道,不能代表行业的发展状况。另外,银行业、石化业的上市公司都是行业内的垄断寡头,因此占整个上市公司各项指标的比重很高,也造成了股票指数过多随这些垄断行业的景气变化而变化。这也不能完全反映实体经济的真实情况。我们应该学习香港恒生指数的作法,对个别垄断行业的巨无霸实施市值比重上限的控制。
最后,由于我国投资者行为的不理性、市场监管力度不够,股票指数走势并不完全与实体经济发展吻合。从两者的关系看,我国股市有两次比较明显的偏离,分别发生在1999年至2001年和2002年至2005年。在2002年至2005年期间,我国宏观经济向好,GDP年均增速超过10%,但同期上证综指从2002年初的1645点降至2005年6月初的1013点,降幅为38%。当然,最近两年股指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的关联程度开始增强,呈现正相关效应,但并不能排除今后仍然会由于投资者的不够理性而出现背离情况。
因此,从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比率、上市公司在国民生产中的比率、上市公司的行业代表性,以及投资者的成熟度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真正发挥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股市的经济晴雨表作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继续加大大型和国民经济支柱行业的公司国内A股的上市步伐,尤其是红筹公司的回归步伐。第二,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上市,增加股票市场对微观主体属性的代表性。第三,增加国内A股市场流通筹码,改变A-H股大部分流通筹码在香港市场的局面,以增强境内市场的筹资作用。第四,修改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法,或采取流通市值加权,或对巨无霸上市公司实施市值上限控制。第五,加强市场监管,严惩市场内幕交易等违规行为,广泛进行投资者交易,鼓励投资者理性投资。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