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股票市场十大新闻
2007年12月28日 0:0 94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沪指突破6000点
10月15日,上证指数突破6000点(16日最高达6124点),沪市市盈率首度突破70倍。截至10月15日收盘,沪市总市值为22.88万亿元,流通市值60398.4亿元,平均市盈率由上一周的69.35倍上升至当日的70.69倍,本轮牛市以来首度突破70倍;深市总市值为56583亿元,流通市值为28177亿元。两市总市值为285363亿元。10月17日开始,一根长阴线拉开了调整序幕。
截至12月27日,上证指数收出18年以来最长的一根年阳线,年度涨幅达98.50%。
沪深两市总市值首超GDP
8月9日,沪深两市总市值在前一交易日20.75万亿元的基础上增长1.6%以上,达到21.1466万亿,首次突破21万亿大关。2006年我国GDP总额为21.087万亿,这也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总市值首次超越GDP。截至12月27日收盘,沪深两市总市值为32.93万亿元。
印花税大幅上调市场风格突变
5月30日,财政部宣布,即日起将证券交易印花税上调至0.3%。上午9点半,沪深股市开盘后出现了放量暴跌的态势,跌幅达6%以上,两市跌停的个股超过900只。从此开始的调整进行了两个月。
“5?30”也成市场风格分界线,此前是“小盘 题材股”行情,低价股乌鸡变凤凰,行情显示出鲜明的散户推动特征。“5?30”之后,是“大盘 蓝筹股”行情。大盘蓝筹的整体市场表现优于中、低价股。
中石油回归造就全球第一市值股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11月5日回归A股市场,开盘价48.6元/股,较发行价上涨191.02%,收盘价43.96元/股,比发行价上涨163%。当日,中石油A股总市值超过7万亿元,加上H股市值,总市值一举超过埃克森?美孚的4000多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和中国A股市场第一大权重股。中国石油上市以后股价持续下调,12月18日,中国石油收盘价创出29.15元新低,之后出现一波反弹。
中国船舶整体上市成为第一高价股
10月11日,两市第一高价股中国船舶创出300元新高。截至12月27日,中国船舶收盘价249.01元。今年1月29日,中国船舶宣布定向增发并收购控股股东中船集团旗下3家企业,成为2007年央企整体上市概念第一股。该股股价从此开始加速飙升:中国船舶股价从100元升到200元,约只花了两个月时间;而从200元升到300元,时间也不到两个月。在百元股中,中国船舶成为领头羊。达到300元后,中国船舶股价进入调整周期。
11月创最大单月跌幅
11月大盘下跌1082.99点,跌幅高达18.19%,是1995年以来单月最大跌幅,月线实体长达1107.16点。60日均线掉头向下,呈加速下移之势,超过70%的个股失守半年线,此时市场信心受到牛市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认沽权证遭疯炒
“5?30”之后,不收交易印花税的权证品种,特别是认沽权证,成了市场短线游资炒作的对象。在牛市中一直低迷的认沽权证集体狂飙,为抑制过度投机,相关机构获准大量创设认沽权证,伴随供应量加大的“猛药”,监管层还先后动用暂停交易、风险提示、超过波动区间临时停牌等新的行政手段。随着严格的监管和股票市场的转暖,认沽权证开始了价值回归之旅。
金风科技上市首日过百元
12月26日,新股金风科技以138元开盘,以131元收盘,股价大涨263.89%。其138元的开盘价刷新了中国股市的纪录,成为今年最牛的新股。该股当日盘中曾攀升至160元,按其最高价计算,金风科技创下中小板公司股价的最高纪录。
ST浪莎复牌涨幅创记录
4月13日,在完成资产重组后,停盘数月的*ST长控复盘,名称变更为ST浪莎。复盘当日,ST浪莎股价从复盘前的7.18元一举冲高至85元,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一项新纪录。截至2007年12月27日,虽然ST浪莎股价已下跌至39.40元,但大股东浪莎控股持有的4081.53万股ST浪莎股权与当初仅1.39亿元的重组成本相比,获益丰厚。
开户数猛增两市账户总数达13823.46万
2007年牛市的赚钱效应让各路资金不断涌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数据显示:2006年10月新增开户数是34.85万户。2007年1月新增开户数是325.77万户,8月新增开户数已经升至892.42万户。10月新增开户数为590.18万户。2007年12月24日,沪深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为159283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141716户,B股账户566户,基金账户17001户(其中,因本公司开放式基金系统账户注册配号而增加的基金账户数为15993户)。截至2007年12月24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3823.46万户。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