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锰都”:锰电"双剑合璧" 两产业双丰收
2007年12月28日 0:0
1155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大新县已探明的锰矿藏量达1.356亿吨以上,居全国首位,有“锰都”之称。近年来,大新县立足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档次,把锰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采矿、选矿、冶炼、加工、销售等比较完整的矿业工业体系,初步建成桃城、下雷两个锰工业园区,锰产业发展特点明显,锰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最显著亮点。
锰业与电业结合,相互促进,是大新县锰业发展突出的特点之一。今年以来,在锰产业的强劲拉动下,全县社会用电量大增。按电力产出与工业产出之比看,每千瓦/时电产出工业产值为2.45元,实现了电力和工业生产双丰收。
民营锰企业异军突起,是大新县锰业繁荣发展的又一突出特点。近几年,大新县迅速崛起了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锰业民营企业,目前,该县锰矿加工企业共有67家,从业人员1万多人,其中国有锰业企业2家。县境内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锰企业15家,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锰企业有20家。中信大锰大新分公司是县境内规模最大的锰企业,2006年总资产和年产值分别超过3.3亿元和4.6亿元;大新县最大的民营企业——新振锰品有限公司,2006年获得了“广西50强私营企业”称号,其总资产和年产值分别超过1亿元和3亿元。全县以拉长锰产业链条为主的电解化工锰企业群渐成规模。
建立工业园,构筑发展平台,创新锰业规模发展的载体,是大新县锰业的第三大特点。该县现有桃城、下雷两个工业园区,在园区内,该县从土地使用、项目引进、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快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锰矿加工企业将新的基建项目、技改项目、高新科技项目、出口创汇项目集中到工业园区投资建设,形成规模锰企业集群。2006年,这两个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98亿元,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引擎。
引导企业提升产品科技含量,使大新锰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是该县第四大特点。该县鼓励企业采取“面向区外,主攻大品牌”的策略,走出去与知名企业实现资金、技术、管理和经营机制的高位嫁接,壮大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近几年来,县境内的锰企业通过引进高科技,成功研制开发出了精矿、硅锰、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高纯度碳酸锰、电解金属锰等系列新产品。其中,硅锰、硫酸锰、电解二氧化锰等产品填补了广西产品面向国内外市场的空白,市场供不应求。同时,目前该县已有7家企业获得了企业自营出口权。2006年锰矿产品出口交货值实现2.88亿元。2007年1至11月份,锰矿加工业产品完成出口5.03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的98.74% ,居崇左市矿产品加工出口之首。(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