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2007盘点:恒指创9年来最大涨幅

2008年01月02日 0:0 1421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在投资中资股的热潮下,尽管经历了年末的调整,但恒生指数2007年仍上涨7848点,升幅达39.31%,这是自1999年科技股热潮以来表现最强的一年。同时,2007年也是香港股市连续第五年上涨。

  由于中国概念贯穿整个2007年,受到人民币升值、QDII加快进入步伐、港股直通车开通预期、中资股盈利大升等因素影响,国企指数全年累计上涨55.94%,再次跑赢恒生指数。而在新兴股市指数2007年升幅排名中,国企指数位居第八位,恒生指数位居第二十名。

  在恒生指数成份股当中,43只蓝筹股中有38只上涨,其中港交所(0338.HK)2007年升幅达到158.71%,蝉联涨幅最大的恒指蓝筹股;富士康(2038.HK)全年下跌31.2%是表现最差的恒指蓝筹。国企股当中,升幅最为强劲的是中远控股(1919.HK),全年累计升幅高达389%;中国银行(3988.HK)全年下跌11%,出人意料地成为表现最差的国企成份股。

  除了中国因素以外,美国次级房贷危机也自始至终影响着香港股市。受汇丰控股(0005.HK)因次级房贷危机发出盈利预警及美国第三大次级按揭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打击,全球股市在3月份急跌,恒生指数当时也一度跌至18659点的全年低位。

  虽受企业盈利大增及人民币继续升值的影响,恒指曾回暖至23000点,但在国际大行贝尔斯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及法国巴黎银行旗下基金因次级房贷危机连出问题的负面冲击下,港股在8月份再次跌回19386点。

  进入8月份,香港股市在港股直通车的预期下,指数连连上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恒生指数暴涨12572点,并在10月份创下31958点的历史新高位,港股市值也同时创下了23万亿港元的纪录。

  经过连番大涨后,香港股市终于在11月初见顶,在港股直通车延迟、华尔街大银行为次级房贷问题大幅拨备、内地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等多重打击下,香港股市由涨转跌,11月底曾跌至25861点,短时间内的跌幅近20%。

  根据港交所的统计,港股2007年平均每个交易日成交金额为880.7亿港元,是2006年日均成交额的1.6倍。同时,港股2007年全年总成交额高达21.665万亿港元,而H股全年总成交金额为7.7万亿港元,比2006年增长200%,显示大量的资金涌入中资股份。

  股市交投活跃,特区政府的库务收入也大增,2007年全年特区政府从股市中收取的印花税高达341.3亿港元,较2006年全年增加超过1倍。

  尽管二级市场交易活跃,2007年新上市公司的集资规模却比2006年稍差,主要受大型IPO集资活动减少的影响;全年共有82家企业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交易,集资总额为2906亿港元,比2006年减少13%。截至2007年12月31日,共有1241只股票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20.7万亿港元。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