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收购力拓不如海外买矿

2008年01月04日 0:0 1044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如果中国不在海外大力买矿,就将怎么也走不出铁矿石和钢价轮番上涨的怪圈。
  总耗资2000亿美元的必和必拓与力拓并购案,成为岁末年初国际财经界最热门的话题。坊间一度传出,中国的宝钢集团将有可能发起对力拓的并购,以防止国际矿业的垄断势头进一步加剧。
  “收购力拓不如去巴西、非洲、东南亚等地购买十几个大矿山,并就地建设一批钢厂。”资深钢铁业分析师马忠普对本刊表示,耗资2000亿美元的力拓收购战将是中国企业难以承受的。即使最终能够得以收购力拓,也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铁矿石涨价的难题。
  “如果钢铁企业不走出去,不投入大力气在海外买矿建厂,将怎么也走不出铁矿石和钢价轮番上涨的怪圈。”马忠普说。
  中华商务网的研究数据表明,最近3年来,我国出口的钢材承载了国际钢材需求增长的70%,中国成了名副其实的钢材增长供应国。但是从中国缺铁矿石的现实来看,中国确实已经没有能力承担起这种角色,所以限制钢材出口是必然的选择。继2007年中大幅度提高钢材出口关税后,财政部于2007年12月21日宣布,将进一步对部分钢材开征或提高出口关税。
  “虽然明明知道国际钢材市场的供给是中国提供的,如果限制出口,那国际钢价就必然大涨,结果铁矿石又涨了,根本没有解决问题。”马忠普表示,在中国钢材出口07年下半年急剧下降后,国际钢材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涨价,这成为本轮铁矿石价格猛涨的一个重要诱因,为中国2008年铁矿石谈判再次蒙上阴影。
  所以,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就是到国外去就地买矿建厂,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以平抑国际钢价,进而防止国际铁矿石的进一步上涨。无独有偶,在必和必拓收购力拓的关口,矿石贸易商中国中钢集团向以10.4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Midwest。
  此外,金属贸易集团中国五矿和矿业集团江西铜业(600362)也联手向在加拿大上市的矿业公司北秘鲁铜业提出了4.5亿美元的协议现金出价。研究公司Dealogic表示,2007年年内,中国企业已在11家国外上市的矿业公司中投资11.4亿美元,大大高于2006年的8.29亿美元。
  对于多年倡导走出去的中国钢铁有色工业来说,2007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尤其体现在胡锦涛主席因参加APEC会议而到澳大利亚访问前后。2007年8月底买下萨维奇阿铁矿90%的股份,8月28日宝钢和FMG签订了西澳的10亿吨的磁铁矿协议,9月4日中钢和力拓合同延期,9月6号鞍钢和金必达签订了卡拉拉铁矿开发协议。
  “这些项目都是有实质性内容的,中方参与了大量的前期勘探工作,而不是去买成熟的矿。” 资深矿石专家黄河告诉记者。由于我国出产的矿石多半品位较低,这在某种程度上练就了中国钢铁、矿业企业世界顶尖的选矿、开采技术。“从选矿勘探就开始介入,标志着我国在海外拿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进入阶段越早就受益越多。”黄河说。
  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中国钢铁企业在融资上的多元化和海外收购有很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国开行、进出口银行来提供资金。为此,普华永道合伙人黄佳建议,在A股火爆的行情下,用定向增发收购的方法对国内企业来说是相当划算的。如果选择国内人民币贷款的方式去收购,除了目前利率高,同时在海外的矿山收益将是用美元结算的,将来要归还人民币贷款,这个汇率风险将是奇大的。所以采用国外的一些融资手段也应该被考虑。
  但对于大多数民营小钢厂来说,到国外去开矿却成为遥不可及的事情,这让他们只能常年依靠昂贵的现货印度铁矿石,挣扎在死亡边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副会长王恭敏则认为,光靠单一的企业来承担找矿勘探的风险是非常困难的。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中非钢铁有色高峰论坛上,王恭敏表示,在这海外开矿我国应该学习当年日本的做法,由国家出资,在勘探成功了以后企业需上缴部分利润。国家同时提供长期的低息贷款承担一部分风险。(数字商业时代)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