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制将取代审批制

2008年01月10日 0:0 130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2007年度业绩近期密集发布,偏股型产品的平均收益率与公募基金不相上下,其中中金股票精选(股票型) 的年净值增长率高达138.61%。

  与丰厚的业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规模。海通证券(56.39,0.00,0.00%,股票吧)统计显示,2007年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产品总数为21只(未包括上海证券理财1号),总体募集规模仅为447.0701亿元,仅相当于一只大型基金的规模。

  收益与规模的反差,有望在2008年得以缓解。

  "监管部门可能在今年放宽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监管,对于已完成第三方存管和账户规范清理工作的创新型券商,某些集合理财产品有可能改审批制为备案制。"某创新型券商高层近日向记者透露。

  改审批制为备案制?

  如果真如该高层所言,券商集合理财业务将会加速发展,规模会大大扩张。

  "目前,市场对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需求旺盛,往往产品刚一推出就被抢购一空。现在的审批制度对产品的推出十分谨慎,并对单个产品的规模有隐形限制,这是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规模偏小的最主要原因。"一位券商人士说。

  采取备案制后,监管部门不再对产品的推出进行行政审批,券商只需将产品材料上报备案。"一旦推行集合理财业务会迅速崛起。"这位券商人士说。

  某种程度上看,监管部门的态度,直接影响了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发展规模。

  "2007年新批下来的5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都是2006年申请并过会的,2007年新申报的产品目前还没有一个获得审批。"申银万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单尉良颇为无奈,因为该公司2007年1月申报的产品已在7月份获得审批,但监管部门仍未核准具体推出时间。

  上海证券资产管理部一位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2003年以前,券商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屡屡违规。2003-2005年股市低迷时,券商资产管理纠纷不断,众多券商因此纷纷破产。所以证监会对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一直比较谨慎,监管和审批比较严格。"

  而经过数次整顿,目前券商的"基本面"已大有不同。

  自2004年8月全面启动的券商综合治理,已于2007年10月收官。<证券公司监管条例>、<证券公司风险处置条例>两部法规也在此期间颁布,并建立起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体系,推进了证券市场风险处置机制。

  微观层面上,在证监会的推动下,各大券商的账户规范清理和第三方存管工作也已接近尾声。

  "在证监会的主导和强力推动下,券商的规范操作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这一背景下适时放开对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符合逻辑。"东方证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陈光明称,"但对于集合理财产品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如此大的跨度,我持怀疑态度。"

  券商厉兵秣马

  如果说在集合理财产品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这一重大制度变革能否推行上,券商之间还存在分歧的话,对证监会将在2008年放宽对集合理财产品的监管这一观点,券商们的看法则趋于一致。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机构投资者方面将来发展的重点是优化机构投资者的结构,加大企业年金、社保基金和资产管理资金的规模,改变公募基金一枝独大的现状。"

  "公募基金的盈利模式和运作模式决定了其操作的同质化不可避免,如此同质的力量在市场上如此强势容易造成市场的波动过大,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其他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单尉良对尚福林的讲话如是解读。

  敏锐的券商觉察到了监管层的指向。

  "监管部门曾私下里暗示过2008年要发展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陈光明透露。

  "2008年会是包括集合理财产品在内的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大发展的一年,甚至有可能是集合理财业务发展的一个拐点。"单尉良则有更为大胆的判断,"2007年券商集合理财产品发展缓慢,而2007可以说是停滞。这可以看作是黎明前的黑暗,一旦放开,集合理财产品的规模和数量会大大增加。"

  2008年伊始,光大证券和东方证券相继获得QDII资格,仿佛印证了监管部门将发展券商资产管理业务的猜想。

  面对这一机遇,一些券商开始未雨绸缪,早早做起了准备。

  "除了2007年上报证监会的一个产品,我们的第二、第三个项目也在准备之中,只待监管层放行。"单尉良踌躇满志,"希望把之前落后的步子赶上来。"

  而在券商集合理财业务上领先一步的东方证券有着更具战略性的打算。

  "证监会之前规定券商设立的子公司若从事资产管理等业务要申请牌照,但去年放松了口子,券商设立的子公司不用再单独申请牌照了。高层已经有了一个想法,将资产管理业务单独拿出来成立一个子公司,集中力量做大资产管理业务。"陈光明告诉记者。

  "按券商现在的资产管理业务的规模和盈利水平,单独养活自己还不太容易。现在只是停留在设想阶段,还需要看监管部门希望把这个市场做到多大。"对于记者问到的实际实施境况,陈光明答道。

  有此打算的券商不止东方证券一家,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某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了其设立资产管理业务子公司的构想。

  在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方面,各家券商也在加速完善。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