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有色回A难在搞平衡
2008年01月21日 0:0 1158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中钨高新、株冶集团还在商议“重大事项”,没有一丝复牌的迹象。
2008年1月5日,湖南两家有色金属板块上市公司中钨高新、株冶集团同时宣布有重大事项正在商议而停牌。中钨高新和株冶集团分别收盘于22.93元和28.43元。
据了解,此重要事项即湖南有色(02626.HK)即将整合中钨高新和株冶集团。三者同属一个母公司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有色集团)。该公司一位高管表示,公司2007年12月27日向中国证监会提出A股上市申请,证监会2008年1月2日正式受理申请,目前审批正在进行之中。
湖南有色,这位港股市场的宠儿如此急切地回A,并不是简单的跟风回归热潮,通过扩大矿产量和资源整合形成上下游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才是其回归的真正目的。
然而其回归之路并不平坦。
先上市后整合?
从一位知情人士处获得消息,湖南有色回归A股将对中钨高新进行吸收合并。“具体换股比例不清楚,但肯定能使两个问题得到解决--与中钨高新、株冶集团的同业竞争,证监会和湖南当地政府都非常支持。”该人士说。
“大方案已经通过证监会审议,四方(湖南有色集团、湖南有色、中钨高新、株冶集团)正在商讨方案细节。”熟悉情况的上海某机构有色金属研究员向记者透露。
根据资料,中钨高新总股本2.23亿股,流通股本1.44亿股,每股净资本2.25元,停牌前价格在23元附近,而湖南有色H股价格经过近两天回调,已经跌至4.5元附近。
“尽管中钨高新去年亏损,今年被提示风险警告,但是股价在那摆着,采取吸收换股的方式难度依然很大。”上述研究员分析,先整合资产再上市的难度非常大,最可能的是湖南有色先在A股上市,然后一步步整合资产,或者A股上市和资产整合同时进行。
“换股比例和湖南有色A股发行价格密切相关。”该研究员分析。
据悉,湖南有色A股上市的发行价格还没有确定,有投行表示发行价将在10元左右。上述研究员据此计算,换股比例大致范围是1∶2.5~1∶3。
但该人士对湖南有色能否发行到10元持怀疑态度:“湖南有色目前在港股市场已经跌至4.5元附近,2008年每股收益预计在0.2元左右,发行到10元难度比较大。”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湖南有色集团旗下另一家A股公司--株冶集团。根据资料,株冶集团总股本比中钨高新大出一倍多,达5.27亿股,每股净资产3.97元。长城证券有色金属研究员雷万钧认为,处理株冶集团问题不外乎三个方法:吸收合并、定向增发、现金收购。
业内人士认为,A股两家上市公司和湖南有色的价格相差太远,不管采取哪种方式,如何平衡香港投资者和A股投资者利益将成为这次资产整合方案细节的主要挑战。
雷万钧认为,香港投资者是很理智的,对于A股这么高的价格肯定不会认同,方案的最终成功与否要看这个均衡点如果设置。
中钨高新、株冶集团两家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均未就换股比例正面回答。
机构和大股东对赌
1月17日,株冶集团发布2007年业绩预减公告:2007年年度净利润同比上年同期减少75%以上。对于这么大幅度的业绩预减,株冶集团给出的理由是2007年第四季度电锌价格大幅下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资料显示,2006年株冶集团净利润为4.26亿元,每股收益1.00元。照此计算,2007年净利润仅为1.06亿元,每股收益仅为0.25元。
但上海某机构研究员对于这样的预告表示质疑:“尽管2007年锌价有所降低,但是株冶集团作为冶炼企业,赚取的是加工费,业绩不会减少得这么离谱。”他表示,在这个敏感时期,株冶集团这份预减公告背后,似乎另有目的。“我接触过的株冶集团有关人员都表示,株冶集团将不存在了,也就是私有化了。”
如果株冶集团由于这个公告被抛售,并造成股价下跌,对湖南有色倒并非坏事--无论是吸收合并、定向增发还是现金收购株冶集团,成本都会降低很多。
而机构也的确在这次湖南有色资产整合中下了巨注。
2007年三季报显示,株冶集团前十大流通股东清一色是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3825.14万流通A股,占流通A股23.61%。而2007年中报中,这个数据仅为795.23万流通A股、占流通A股4.91%。目前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全部都是在2007年三季度新进的。
实际上,湖南有色的整合动作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2007年10月17日,中钨高新董事会表示要向株冶集团定向增发,收购后者拥有的硬质合金生产业务。但事与愿违,11月1日,广发基金旗下3只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4只基金联手狙击,这个议案流产,湖南有色集团早早部署的这盘棋被搅局。各机构投资者认为,仅仅收购硬质合金生产业务和预期的矿产资源注入相差太远。
分析人士认为:这本是湖南有色集团解决湖南有色回归诸多问题的第一步,先把另外两家上市公司的资产逐渐整合,最后一起吸收。
前述分析人士称,这不仅仅是香港投资者和A股投资者的博弈,更是一场内地机构与上市公司的博弈。
有色金属格局临变?
资料显示,此次回归的湖南有色及其附属公司是中国产量最大的有色金属综合生产商(不包括铝),拥有从上游勘探、采矿、选矿及中游冶炼至下游精炼、深加工的纵向整合及一体化产业链,是中国产量最大的硬质合金、锌和锑生产商,以及铅、银、铟、钽及铌产品主要生产商。
天相投资有色金属研究员谢波表示,湖南有色的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冶炼和深加工并不出色;中钨高新和株冶集团的强项恰恰是冶炼和深加工,但是由于没有矿产资源,靠收取加工费仅仅能获得4%左右的毛利率。湖南有色集团如能将旗下三家公司资源整合,将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勘探、采矿、冶炼、深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提高抵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
长城证券有色金属研究员雷万钧表示,随着中国铝业回归并四处出击,中铝“大有色”战略逐渐凸现;另一矿业巨头--五矿集团则通过和江西铜业合作,顺利进军有色金属板块。同时,中国有色金属集团也在四处扩张。湖南有色集团唯有通过扩大矿产量和资源整合形成上下游完善的一体化产业链,才能和国内三大巨头中铝、五矿、中国有色分庭抗礼。 (中国经营报)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