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股重挫打压人气基金属引领工业品狂跌

2008年01月23日 0:0 1056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令人担忧的经济衰退状况远未结束,周一亚洲股市普遍走低,隔夜欧洲股市大幅下跌,同时又影响周二亚洲市场延续低迷。美国经济放缓正逐步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股市跌势传导至期市,伦敦金属加速破位下滑。经济忧虑进一步蔓延,也使得美盘电子盘中其他工业品亦相继走低。

股市寒流危及工业品市场

        美国21日因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休市一天,市场聚焦于欧洲市常由于亚太市场先前暴跌,此前在美国政策刺激下温和反弹的基金属尾盘回落,标志着市场仍处于弱势。亚洲市场普跌引起恐慌,投资者担忧金属市场已受到美国经济放缓打压,欧洲股市周一整体大跌。在股市下滑拖累下,LME基金属尾盘快速下挫。

        周一LME市场上,期铜下跌190美元至6870美元,至两周多来的最低水准;期锌重挫130美元至2230美元,至两个月新低,跌逾5%;镍、锡、铅、铝均大幅收跌。COMEX电子盘精铜期货跌逾5%,NYMEX原油电子盘中亦跌破87美元,带领上期所工业品期货以铜锌为首全面下挫。

       昨日上期所主要品种均大幅低开,沪锌以18730元开盘后即告跌停,尽管之后略有打开,但此后全天均封在跌停板上;铜和橡胶亦在盘中跌停,其中沪铜0804合约下跌2450元至58560元,沪胶0805合约下跌955元至22800元,均下破60日均线支撑;黄金、原油分别放量大跌逾4%和5%,持仓量均有所缩减。

经济衰退忧虑将加重弱势

       基金属带领的工业品全线低迷,仍然是经济衰退造成的效应。美国次级债阴影挥之不去,且正在向欧洲、日本等地扩散。欧洲和亚太市场的普跌折射出全球经济均趋于下滑的态势,这将严重损及基金属需求。

       近期中国海关公布的进出口数据显示,中国铜需求仍然比较旺盛;伦铜库存的接连下滑也促使投资者将希望寄托于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不过,股市的连续下挫也在不断打击市场人气,使得人们忧虑中国需求是否能进一步提振铜价。

      分析人士指出,2008年中国将延续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这将对国内铜消费造成较为严重的打压。在西方国家纷纷削减铜需求的同时,中国需求料难消化日益增长的庞大库存,基金属走势堪虞。从技术面看,市场人气受挫后,基金属下行风险增加,LME后市可能继续震荡下跌;铜一定程度将受国内进口的支撑,但震荡行情难以避免,长期仍然看空。原油等工业品同样面临经济放缓带来的需求下滑,近期仍将维持弱势。

需求料将受挫农产品市场普跌

    全球股市连番暴跌,拖累整个商品市场,农产品市场也不例外。美国经济衰退忧虑进一步扩大化,全球经济蒙上阴影,原油期价连续走跌,打压农产品价格。分析人士指出,金融危机如继续蔓延,农产品牛市可能暂告一段落。

       周边市场周一普跌,原油跌势打压CBOT电子盘全面低开并重挫,大豆、玉米下跌近4%,豆粉跌逾4%,此前仍维持强势的豆油跌逾3%,连续反弹的小麦跌逾3%。电子盘大幅杀跌,使原本就遭遇调控政策压制的内盘农产品雪上加霜,周二几乎全面低开,午盘后加速走低,唯有前期已连续下跌的郑麦低开高走大幅反弹。连豆0809合约收跌155元至4550元,期价向下突破30日均线,向60日均线靠近,跌幅3.29%,成交量激增5万余手至将近121万手;豆粕0809合约下跌123元至3209元,跌幅3.69%;玉米主力合约下跌32元至1724元,跌幅1.82%。

      内盘跌势较强的是前期表现相对较强的油料作物。棕榈油、豆油均大幅下挫并于尾盘跌停,菜籽油亦下挫2.53%。国内食用油价格高企的状况促使国家连续推行政策进行调控,预计节前上行受限。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农产品基本面长期维持强势,但在全球经济滑坡的背景下毕竟难以独善其身。农产品尤其是豆类和玉米飚高的动因之一,是高油价激发的生物燃料需求,但油价近期持续下滑料将削减需求。数据显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已连续一个多月暴跌,日前还创出1985年来最大单日跌幅。海运费走低意味着出口量的下降,反映需求水平正逐步下滑,这也使投资者对后市缺乏信心。农产品长期牛市步伐可能暂时受挫,如金融市场颓势未能改观,将转入中期调整格局。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