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利好证券行业
2008年01月24日 0:0 969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上周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与配套规则,争取在今年上半年推出创业板。我们认为,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同时,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将得益于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东风,有望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创业板前景广阔
创业板的门槛较低,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资源储备甚为丰富。据悉,深交所此前公布的最新讨论稿称,创业板要求企业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近2年盈利不低于1000万元等,门槛比中小板要低,较适合中小企业和成长性较好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达60%,提供的就业机会占75%,发明的专利占全部新专利66%,推出的新产品占市场全部新产品数82%。我国符合上创业板的中小企业资源储备极为丰富。
从美国NASDAQ市场的发展来看,我国未来创业板前景广阔。从美国创业板NASDAQ市场来看美国NASDAQ市场发展迅速,总市值由1980年的1224亿美元上升到2001的28999亿美元,市值增长了近22.69倍,同时总市值与纽约交易所总市值比较也从1980年的9.85%,迅速上升,最高上升到99年的42.33%,目前大约在25%左右。我国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未来扩容潜力较大。
纳斯达克市场成交量活跃度高,为美国投行贡献了大量的经纪业务收入。2007纳斯达克所有美国股票交易量的对应市场份额为29.1%,超过所有美国证券交易所。2006年纳斯达克所有美国股票交易量的对应市场份额为27.3%。2007年,纳斯达克所有美国证券的对应交易量和合并交易量均达到创纪录的4420亿股和15200亿股,大大超出2006年的3310亿股和12100亿股。NASDAQ的月均成交量在1998-2007年间,平均成交量相当于90%的 NYSE市场的月均成交量。对比可以看出,NASDAQ市场虽然总市值仅为NYSE市场的25%,但贡献的成交量却达占到NYSE的90%,为美国投行贡献了大量的经纪业务收入。
证券行业显著受益
首先,创业板的推出将大大丰富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品种,提供较完善的风险期限结构,从而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创业板一旦推出后,我国的资本市场结构将形成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以及未来将推出的股权转让代办市场等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其所提供的投资产品也将提供各种不同的风险水平,有利于不同风险投资偏好的投资者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产品,市场结构将进一步完善,同时将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
对于券商来说,创业板将为其提供又一重要收入来源,将成为券商利润新的增长点。创业板推出后,将对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和经纪业务将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由于创业板的风险程度较大,承销费率也有望高于主板和中小板市场。随着创业板持续的发展,如果未来我国创业板占主板市值达到25%,贡献交易量达主板市场的90%的话,将会为券商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收入的提供稳健增长的重要来源,将成为券商未来净利润增长的新增长点。
此外,创业板还有利于完善证券产业链,打通风险投资、PE投资的变现渠道。创业板的推出完善了证券行业特别是创投业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一是创投企业的前期投资者;二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和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三是创业板市场。目前,已经有券商如中信证券(600030行情,股吧)、中金公司可以开展PE业务,创业板的推出实际上拓宽了PE投资的产业链和变现渠道,也将大大缩短项目从孵化、培育到最终上市的时间,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综合来看,创业板的推出将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并将不断丰富投资品种及提供完备的风险期限结构,从而有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繁荣。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广度和深度的不断扩大、金融脱媒和未来以资本市场为依托的财富管理平台的形成,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同时,我国的证券公司也将得益于资本市场稳健发展的东风,有望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目前,证券公司的整体估值水平较低,在创业板、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以及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们依然看好未来证券公司业绩稳定增长的潜力,并重点推荐证券行业的龙头中信证券(600030)。我们仍维持证券行业的投资评级为:未来6个月内,有吸引力。
(上海证券研究所)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