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外利好因素影响节前有望出现百点大反弹

2008年02月04日 0:0 1112次浏览 来源: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尘封5个多月之久的股票型基金发行重新开闸。1日,两只股票型基金拿到中国证监会批文。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也表示,雪灾不影响上市公司业绩。与此同时,上周五美国和欧洲股市纷纷大涨。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受这些利好因素影响,节前股市有望出现“百点”大反弹。

管理层首次释

放暖意

沪指上周连续暴跌,让投资者损失惨重。而持续的大跌,也使投资者信心受到沉重打击。就在市场濒临变盘的关键时刻,上周末,管理层的一系列动作显示,其态度开始转变。

据了解,南方基金和建信基金的两只股票型基金1日拿到中国证监会批文,额度分别为80亿元和60亿元。这也是今年首批股票型基金。自2007年8月底华夏复兴基金获准发行以来,中国股市已有5个月未见新的股票型新基金放行。管理层在5个多月之后终于开闸新的股票基金,无疑将给市场一个强烈的信号。

而国资委主任李荣融2日表示,尽管这次雪灾使中央企业也遭受不小的损失,特别是一些上市公司,因为能源运输不畅,生产受到影响。但这并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广大股民不必担心。

广州万隆认为,有信息显示,中央高层强调要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是紧缩性政策可能松动的积极信号。广州安惠投资资深分析师奇正认为,这一系列现象表明,管理层已由“不管不问”的偏冷态度,转向有限度支持股市的偏暖态度。受此影响,连续大跌的股市节前将有可能大反弹。

美欧股市上周五纷纷大涨

在管理层态度转暖的同时,国际股市的强势上涨,也将给内地投资人带来积极影响。受美联储降息、微软并购雅虎等消息刺激,美欧股市上周五纷纷大涨。

受软件行业巨头微软出价446亿美元收购互联网搜索引擎雅虎的消息刺激,周五美国股市再度高收。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92.83点,报12743.19点,涨幅0.73%。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23.50点,报2413.36点,涨幅0.98%。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16.87点,报1395.42点,涨幅1.22%。截至目前,美股已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道指一周上涨4.4%;纳指一周涨幅3.7%;标普500指数一周上涨4.9%。

2月1日欧洲主要股市在并购消息刺激下大幅高收。一是微软收购雅虎;二是中国铝业和美国铝业宣布已经收购矿业巨头力拓12%的股份。伦敦富时指数上涨2.5%,高收于6029点。巴黎CAC40指数上升2.2%,收于4978点。法兰克福DAX30指数上涨1.7%,收于6968点。代表欧洲股市整体走势的道琼斯泛欧600指数一改颓势,上周五以328点高收,单日涨幅1.9%。

记者注意到,管理层此次释放暖意之时,正是牛市面临变盘危机之际。而上周A股市场表现之惨烈,已经远远超过2007年的“2·27”和“5·30”暴跌。不过,在救市的力度上,此次却比“5·30”时小得多。

态度转“温和”未必是“救市”

在2007年2月初、6月初市场两次出现恐慌性暴跌中,管理层两次紧急恢复新的股票型基金发行,成功地打造了2541点、3403点政策底。“5·30”暴跌后,管理层批准了景顺、广发、益民、华宝兴业等四家公司的新股票基金发行,募集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而本次只批准了两家,规模累计也只有140亿元。

广州某私募基金经理乐平认为,两只获批的基金都是创新封基,而不是真正的股票型新基金,另外从审批数量和额度看,管理层仍持谨慎态度。

“我们认为,管理层态度转温和,但未必是救市。我们相信市场会有短期反弹,但如果管理层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出台,不排除市场继续探底的可能。”乐平说。

多数机构认为节前有望修复性反弹

农历新年前还剩两个交易日,连续三周大幅下挫的沪深股市,究竟还能不能延续节日“情结”,在春节前给投资者带来节日的问候呢?多数机构认为,节前有望出现修复性反弹,投资者可耐心持股过年。

两大回暖信号:

尘封数月股票型基金再度开闸对稳定股价作用积极

李荣融:雪灾不会影响上市央企业绩股民勿担心

各方专家的“牛熊之说”:

罗杰斯:投资中国股市时机已到

谢国忠PK罗杰斯:中国牛市还能持续多久?

牛市基础是否动摇巴菲特或又关注中石油

年线保卫战再度打响跌穿是否意味着牛市结束?

多位外资投行人士认为:股市转熊言之尚早

市场回顾:

1日:沪深股市"三连阴"沪再跌62点一度跌破4200

31日:中石油孤掌难鸣沪指缩量震荡失守年线收4383

30日:银行股大跌沪指盘中击穿年线收4417跌0.90%

29日两市震荡反弹成交锐减三成沪指报收4457点

28日两市单边重挫个股普跌沪指收4419暴跌7.19%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