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午评:利好频传 早盘两市震荡上扬
2008年02月18日 0:0 1156次浏览 来源: 中国有色网 分类: 09年以前综合信息
一、午盘评述
|
2月18日午盘情况
|
||||||
|
开盘
|
最高
|
最低
|
收盘
|
涨跌%
|
成交额(亿元)
|
|
|
上证指数
|
4546.75
|
4575.29
|
4517.60
|
4561.13
|
1.42
|
488.90
|
|
深证成指
|
16718.78
|
16944.83
|
16612.48
|
16884.98
|
2.36
|
265.17
|
|
沪市B股
|
313.02
|
316.85
|
313.02
|
316.16
|
1.48
|
1.28
|
|
深市B股
|
657.33
|
666.24
|
657.33
|
664.30
|
1.24
|
1.79
|
周一消息面:400亿股票基金今起陆续发行;1月PPI同比增6.1%,连续第六个月扩大涨势,CPI将于明日公布;九基金公司首批获专户理财资格。
受消息面转暖影响,沪深股指今日高开高走,从盘面看,权重股有望企稳回升,以丰乐种业、中粮屯河为首的农业股以及西藏矿业、西部矿业为代表的有色金属板块个股整体走强。总体看,由于目前大盘的运行主要是受制于量能的萎缩而难有大的作为,市场整体上处于上有压力、下有支撑的处境,若没有领涨热点出现,短线市场多空双方的僵持格局暂难打破。预计股指有望在年线附近反复震荡构筑阶段性底部。
在操作上,在市场做多能量进一步凝聚之前,投资者仍应以控制仓位为主,重点关注具有高送转题材以及灾后重建概念个股如电力设备、医药、钢铁、建筑建材、通信电子等行业。
二、要闻解析
(一)2008年1月PPI和CPI数据今明两天发布
继今年首月的信贷和外贸数据上周发布后,本周起国家统计局将陆续发布1月份的PPI、CPI等重要经济数据。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当前以“双防”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将不会改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日程安排,今明两日,将分别发布工业品价格(PPI)月度报告和消费价格月度报告。虽然相对于上周公布的1月信贷和进出口数据来说,PPI和CPI悬念无多,多数专家相信,1月份这两个数据应该会继续高企。但在“两个防止”成为宏观调控重中之重的大背景下,物价运行指数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无疑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事实上,国务院应急指挥中心和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上周五明确表示,虽然雨雪灾害对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比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发生变化,以“双防”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会改变。
[简评]:尽管市场对1月份CPI和PPI的数值将创新高的预期已有准备,但公布后的数据还是会对市场造成冲击,特别是官方强调“双防”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不会改变,将使市场担心出台货币紧缩政策。
(二)中行最新研究报告:CPI涨幅预计创新高 出口下滑需警惕
2月15日,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发布最新一期研究报告,预计1月份CPI上涨幅度将可能创本轮物价上涨新高,同比增长会达到7.5%左右。报告建议上半年应该继续加息1-2次, 同时相机出台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通过减税、发行国债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中行报告认为,货币政策未来一段时期内仍有必要继续紧缩,此举可遏制通货膨胀,防止物价上涨变成全面通货膨胀,彻底消除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与蔓延。报告强调,上半年央行应继续加息1-2次,将一年期存款利率提高到4.41%-4.68%。中国不应过于介意中美利差倒挂对我国利率政策的影响,因为热钱涌入并不仅因利差倒挂,主要是看到人民币升值和资产价格上涨的前景。报告指出,由于中国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热钱进出成本并不低。
[简评]:随着加息呼声日益高涨,在从紧货币政策的预期下,对股市的压力将愈加显现,投资者应保持谨慎。
(三)经济学家:调控将弃升息就市场操作
紧缩政策何去何从?中金、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中国银行等宏观研究部门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经济面临下滑的风险,远远大于过热风险,未来中国人民银行可能放弃以升息调控经济,转而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与发行央行票据等数量型工具。
大陆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定调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不过,众多研究机构认为,在雪灾和美国次贷风暴延烧的形势下,经济下滑的风险已经远远超过去年底对于「过热」的担忧。
[简评]:出于对经济下滑风险的担忧,预计央行使用公开市场操作与发行央行票据等数量型工具,以及采取窗口指导的可能性较多,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相对加息对股市的冲击会小一些。
(四)新基金发行开闸影响有限
千呼万唤的股票型新基金终于开始出炉了。
上周末收市后,来自渠道的消息,浦银安盛和中银基金申请发行的两只股票型基金已获监管部门批准,分别为“浦银安盛价值成长基金”和“中银策略基金”,发行上限规模为合计170亿元。
这是继春节前批准发行两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最高募集资金规模为140亿元)后基金市场获得的又一个资金支持。也是新发普通型股票基金断档几个月后的再次启动。明显地体现了有关方面稳定基金资金面的意图
[简评]:股票型基金在半年后获批,不仅为市场提供资金,更重要的是表明管理层的态度,在接近4000点时政府频出利好措施,表明4000点是政策底的说法并不过分,而从近期市场表现来看,大盘的确下跌空间有限,投资者可适当参与,至少现在大幅下跌的风险不大。
(五)中国将启动新股网下电子化发行 中银国际首家试点
记者近日从中国证监会获悉,作为完善新股发行的重要举措,中国即将启动新股网下发行电子化,以提高发行效率,并有效缓解新股发行期间资金大规模跨行流动的问题。
根据网下发行电子化规定,证券资金结算银行可以由原来的两三家扩展到十几家,将有效缓解新股申购期间资金的跨行流动,有利于金融安全。
投行人士表示,与目前的发行方式相比,网下发行电子化没有重大变化,是有利于提高发行效率的举措,不会影响定价和申购结果。
据有关人士透露,中银国际将成为首家进行网下电子化发行的试点投行。目前,有关网下发行电子化的技术和设备都在准备当中,网下发行电子化系统有望于近期启用,之后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完善推广。新股网下发行是针对机构投资者的询价发行。普通投资者只能进行网上申购,这一环节目前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操作。
[简评]:新股发行对机构客户实现电子化操作,将有效缓解新股发行期间资金大规模跨行流动的问题,同时也表明新股发行的制度有可能逐步改变。
(六)国务院要求各地抓紧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
根据2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为切实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国务院煤电油运和抢险抗灾应急指挥中心已发出《关于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的紧急通知》,要求各有关地方抓紧谋划和部署,统筹人力、物力、财力,尽快恢复重要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工农业生产,尽快安排好受灾群众生活,奋力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据悉,该《通知》提出,各地要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自救为主、政府支持,地方为主、中央补助”的原则,抓紧编制本地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方案。
该《通知》提出了各地灾后恢复重建和恢复农业生产的重点。
[简评]:灾后恢复重建意味着扩大生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有刺激作用,回顾近两年自然灾害后的股市均大涨,相信短期对股市将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七)16家公司160亿市值限售股18日解禁上市
连同上周六和上周日解禁的限售股,今日将有16家上市公司的各类限售股9.4亿股解禁上市。按上周五收盘价计,这些股份的市值合计近160亿元,其中今日解禁上市的向A股战略投资者定向配售的3.5亿股中国国航(601111.SH)的市值便达76亿元。
按上周五收盘价计算,招商银行本月27日解禁的限售股市值将达792亿元,居本月股改限售股解禁市值之最。在本月最后一周的解禁潮中,流通股基金持仓比例很高的招商银行如何表现值得关注。
西南证券研究员张刚此前分析,招商银行涉及限售股解禁的股东达77个。这些股东所持解禁股份占总股本比例均在2%以下,属“小非”云集,此次解禁的限售股占解禁前流通股比例为54.41%。张刚因此认为招商银行限售股套现压力很大。
[简评]:正如前几天点评提到的,限售股解禁对今年的行情影响至关重要,在不能确定主力是否作多限售股时,投资者还是规避为上策。
(八)工行完成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
中国工商银行与南非标准银行近日确认,双方已得到所在国监管部门和股东的批准,工行购买标准银行20%股份的交易已经完成。
该项交易的正式生效日为2008年2月15日。2月22日是工行以交易价格向标准银行原有股东收购股份的最后一天。整个交易最终将于今年3月3日完成。
去年10月25日,工行宣布与南非标准银行达成股权交易和战略合作协议。工行将支付约366.7亿南非兰特(约54.6亿美元)的对价,收购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根据交易协议,工行以每股136兰特的价格从标准银行集团的原有股东手中购买11.11%的已发行普通股。同时,标准银行将会为工行定向发行新股,占已发行普通股的11.11%。这是工行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对外直接投资,同时也是南非收到的单笔最大外商投资。
[简评]:工行完成收购南非标准银行20%股权,标志中国资本进军海外市场又卖出一步,从国家战略说,资本输出是未来资本市场发展的大势所趋,只是输出速度将对国内市场产生间接影响。
责任编辑:LY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了解更多信息。
中国有色网声明:本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
凡注明文章来源为“中国有色金属报”或 “中国有色网”的文章,均为中国有色网原创或者是合作机构授权同意发布的文章。
如需转载,转载方必须与中国有色网( 邮件:cnmn@cnmn.com.cn 或 电话:010-63971479)联系,签署授权协议,取得转载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有色网或非中国有色金属报)”的文章,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若据本文章操作,所有后果读者自负,中国有色网概不负任何责任。
